青年观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一脉相承,其涵盖新时期青年认知观、成才观、工作观等诸多内容,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将青年观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办法。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什么样的青年
首先,要培养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实践的青年。青年时期,是塑造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重要思想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该时期内对青年群体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可以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其正确认知青年对于共产主义建设的重要地位,即坚定的理想信念,对青年个人发展、国家繁荣而言具有有利影响。在青年时代就要将理想信念根植于心中,并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为了培养这样的青年,首先要督促他们学好理论知识,深入基层,感受社会生活,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民的需要和期待,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其次,要培养能吃苦、肯奋斗、有本领的青年。拥有过硬的本领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基础。青年时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在这一时期,广大青年要不断学习,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提升自身本领。在追求远大理想的过程中,青年还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不怕困难,才能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中讲话所指出的在伟大复兴征程中特别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由此可见,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发展而言都意义重大。
最后,培育具有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青年。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培养时代新人对于国家发展而言越来越重要,高校作为青年的主要聚集地,其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因此高校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青年的全方位培养。
青年的发展与民族发展、国家建设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则是支持青年站在新时代浪潮面前的勇气和决心去面对所有难题的基石。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由此可见,年轻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他们应当行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成为创新的主力军。同时,青年人要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努力打破技术壁垒,避免技术“卡脖子”情况出现。
(二)怎样培养青年
为了更好的培养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组织要通力合作,采取不同的手段培养青年,尤其是作为青年聚集地的高校,更要重视青年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2022年4月,主席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了一场重要的讲话,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大力宣传和传承红色文化,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建设一所充满中国特色、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在新时代,必须把培养学生作为我们的核心目标,并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一,必须认真执行“立德树人”这门大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职责。思想政治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性工作,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立德树人”的贯彻落实,以及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行动,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主席多次强调,为了让思想政治课更加有效,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健康发展的指南,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应该鼓励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积极参与并不断探索,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对大学思政教师素质指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项要求。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应该认真遵守“六要”的规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年轻一代指明方向;第三,要大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深化改革,精心制定教学计划,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优势让课程更加精准、有趣,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让他们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把它们融会贯通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二、青年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现状
当前将青年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呈现方式单一、结合角度不恰当的问题。
在重视程度上,教师对青年观融入课堂不够重视,部分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理论、立场的教授,青年观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任务。青年观作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青年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青年观对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重要意义,重视新理论的在相关课程中的融入,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与时俱进,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规律。
在呈现方式上,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对青年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不够重视,导致课程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产生认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文本、图片教学的基础上,对视频音频加以应用,多角度地呈现青年观,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让学生对青年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深刻的认同感。
在结合角度上,结合角度不合理是青年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所选案例材料与教材内容、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不能很好地对相关理论进行诠释,缺乏对学生深度思维的引导。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将青年观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有机结合,重视其内涵与立意。
三、青年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路径
作为时代晴雨表的青年,新时代赋予了他们新的任务和责任,重视青年价值观培养,提升青年的科学素养和价值认同感。高校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部分,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着极高的可塑性,思想政治课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在发展中不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能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时,应当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会贯通,利用青年观,克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的年代感,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并保持时代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善于发现国情民情的大问题,也要关注青年成长成才的小问题,以及学生思想意识的隐性问题。
(一)贴近生活 融会贯通
将青年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进行有机融合,既要遵从科学性原则,也要遵从计划性原则,二者共同为青年的教育发展提供方向。青年观以新时代青年教育理论为基础,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促进了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新时代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对新时代青年的培养和教育,必须以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基础,培养具有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青年。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青年观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观看相关专题片和理论教育片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学习,利用影片“形象化”的优势,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选择影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与青年观内涵、立意相符且关注度高、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价值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了解,同时还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真切的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比如,观看《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影片,让学生根据影片中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西化分解的手段,结合西方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问题,写观后感,帮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通过《国魂》引导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并从侧面引导学生在主观意愿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国情备忘录》中创新元素的主题,让学生看到我国古代的灿烂文明的同时,了解到目前我们在重新方面的不足,使其认识到新时代下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并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加深对青年观的认知。
(二)校外实践 拓展教学
青年观将青年的发展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在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历史使命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明晰青年的成长规律、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路径等相关内容,同时也对新时代青年的发展具有指向性作用。青年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系统地讲述了培养和教育新时代青年的内容和实践路径。青年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内容之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有机融合,既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时代性,促使其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同时,拉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内容与青年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既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更好的理解青年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还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根据青年观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经典著作,阅读名人笔记等,让学生感受经典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方法,提升学生能够的科学素养和理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思想汇报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充分认识到青年观的创新与发展,使其正确认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涵。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调研与考察,让学生通过参观纪念馆、党史陈列馆的方式,巩固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不仅使枯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生动形象,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强化学生青年观的认同感。
另外,教师还需要对青年观的内涵进行深入的领悟和学习,从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和相关话题入手,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轻松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从情感和理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领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结束语
青年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次重要尝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使命,并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对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改革和创新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3]陈梓亦.论青年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示[J].贵州农机化,2022(04):49-51.
[5]孙秀玲,马松.青年观的生成逻辑、思想内涵及目标指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7):1-5.
[8]吕志伟,陈佳艺.青年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