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包涵芳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137400

摘要: 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为例,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理念问题、能力问题、协作问题和资源问题,提出了构建大学英语教育及课程思政教学的相关考虑和政策建议,拓宽了大学人才培养的分析视角,从社会主义文化观出发,防范外来文化对主流价值的弱化,指导大学院校教育实践遵循文化育人,培养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7269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2022-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会“英语学科专项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渗透与探索》 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项目号:WY2022027--C。
文章地址:

大学英语教育集语言、文化和思维教育于一体,在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拓展国际视野、具备世界眼光、理解西方文明与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辩证看待西方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但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英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帮助学生通晓中国社会文化价值理念,理解并坚持中国社会文化立场与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理念的问题,外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较为淡薄;二是英语教育教学对主流价值的弱化和本土文化失语问题,缺少教学理念,没有对标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三是注重研究课程层面的微观设计,缺少对教育教学文本价值导向上的分析和丰富。

2.大学英语未来发展趋势

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既要树立科学的思维,也要树立创新的思维,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潮激烈交锋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想顶住压力、抵住侵蚀,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防止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言论对学生进行危害,特别是在外语课堂上,更要加强对教师的意识把握和能力提升。课程思政所展现的是一种创新思维,它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未曾关注到的。而且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也更需要创新思维,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综上所述,英语课程思政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教师要提高政治敏锐度,培养批判思维,同时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价值观的渗透与融入;在教学中突破传统英语单一语言的培养目标,将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语言价值观有机融合;教学内容和资源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将语言教育、专业培养与价值引导相结合,满足思政教学的全新需求;同时努力做到与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紧密协作,实现基础课程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培育栋梁之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思路和策略聚焦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整体规划和教学设计,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为大学院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示范,为大学院校学生提供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资源和内容,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思政教育,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优化策略

1.提升大学英语教育的战略定位

(1)国家层面的政策主导

职业教育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一系列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要求、论述在肯定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同时,也提出了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学英语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指导各校组织大学高专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的主要依据,一方面明确了大学英语教育的教育地位,另一方面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政策支持。

(2)地域层面的实践指导

新时代高等职业英语教育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对其学科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进行重新审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对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的英语能力的要求,从助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和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的高度,提高育人主体的政治站位,强化人才强国战略中英语学科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意识。

2.重视大学英语在社会主义文化安全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

建立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动态监控响应配套机制,及时检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落实高校党委和英语教学实施主体的责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定位,用具体的考评机制和评教机制,防范英语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倾向,督促外语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教育管理制度,明确提出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外语教育响应机制和具体要求。

(2)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上,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全民族对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借助传统文化来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尤其在当前西方文化严重渗透的背景下,树立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3.增强大学英语教师“立德树人”的战略力量

(1)提高教师政治站位

一是在高校英语师资培养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等教育的针对性,加强在职英语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建设,鼓励英语教师入党,厚植英语教师的爱国情怀,保证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想正确。二是加强承担英语教育的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把支部建到教研室,从组织上保障和加强英语教师自身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用政策支持和鼓励英语教师挖掘英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三是将二十大精神的英语译文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案例适时增补进课堂,使英语课程教学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建立协同落实立德树人主体责任的教学共同体。

(2)强化教师自身中国文化修养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中国文化修养,努力成长为学贯中西、具有世界眼光和中国灵魂的外语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成为先进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知识的讲授之中,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借此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培养学生文化交流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

结 语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必须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清楚认识大学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学科定位;二是要倡导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倾向;三是努力建设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提高英语教师育人能力;四是丰富英语教育中的“中国”元素,用中国故事引领学生“从世界看中国”,用外语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23-03-19.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12-09.

[3]张咏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7):85-87.

[4]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2):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