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目前,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灾害事件频繁发生,医务人员作为灾害救援的主力军,其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医务人员自身,也影响医护护理质量。替代性创伤是救援者参加救援后主要心理健康问题[1]。因此,替代性创伤是改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也密切联系着医务人员替代性床上,对改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体验具有重要性。
一、研究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021年山东省、河南省参与新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300人,其中有男性174人,女性126人,已婚139人,未婚161人。医护人员来自应急隔离病房、方舱医院、普通收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二)研究方法
采用自评量表作为应对方式问卷,在设计和编写调查问卷的时候,以调查目的作为主要方向,对其展开本土化编制,应用四等级的方式记分,4分为“经常性采取”、2分为“有时采取”、1分为“偶尔采取”、0分为“不采取”。在本次研究期间,医护人员积极应对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624,医护人员消极应对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472。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作为社会支持问卷,在设计和编写调查问卷的时候,以调查目的作为主要方向,对其展开本土化编。采用主观评定法的方式完成医护人员社会支持问卷调查,包含有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度、主观支持度三个维度。数据统计中不存在反向记分的题目,调查问题共计17条。在本次研究期间,医护人员主观支持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36,医护人员客观支持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24,医护人员客观支持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31,社会支持总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52。
(三)数据分析
将问卷调查的结果直接导入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用(%)进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二、结果
(一)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得分
表1 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得分对比
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结果得知,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总分为(80.37±16.94),最低得分为40分,最高得分为165分。认知反应超过理论中值数为67人,占比22.33%;生理反应超过理论中值数为10人,占比3.3%。
(二)不同性别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差异
表2 不同性别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差异对比
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结果得知,在医护人员群体中,女性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总体得分比男性高,且全部指标均高于男性。除认知反应之外,生活信念、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情绪反应等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不同婚育情况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差异
表3 不同婚育情况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差异对比
根据表3的数据分析结果得知,在医护人员群体中,未婚人员的各因子结果比已婚高,代替性创伤总体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活信念、生理反应、行为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等各因子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四)不同支援时间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差异
表4 不同支援时间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差异对比
根据表4的数据分析结果得知,两个时间段内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差异比较中,除行为反应,其他因子差异比较大,均具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表5 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与应对方式相关
根据表5的数据分析结果得知,替代性创伤各因子与积极因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
三、讨论
(一)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较大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医护人员既要面临着对未知病症的恐慌,还要应对高感染风险,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状态。医护人员在治病救人期间便不由自主的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到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二)女性替代性创伤比男性大
女性医护人员由于其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在救援环节中更加容易与患者产生共情,导致在治疗环节中出现注意力分散、犹豫、会比等代替性创伤行为[2]。所以,在社会支持方面,要关注女性医护人员的性格特征,降低对医护人员的情绪干扰。
(三)未婚人员比已婚人员替代性创伤大
已婚人员的年龄总体比未婚人员的年龄大,所经历的医疗救护事件比较多,拥有相对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婚姻关系处理期间积累的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经验[3-4]。所以,已婚人员在医护期间可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情绪反应比较轻。在社会支持方面,要对未婚人员的心理素质等展开引导,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四)支援时间早的人员替代性创伤更重
新冠疫情的爆发过于急促,其极强的传染性和事件突发性,导致人们对病情的认识不深刻,乃至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的现象,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在疫情早期阶段,感染的人数比较多,加上医疗机构缺少防控物资,医院的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缺乏安全的医护环境[5]。再者,在早期阶段,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增长速度很快,医护人员经历了患者从危重到死亡的变化,造成早期阶段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更重[6-7]。随着新冠疫情事件管理日臻完善,医疗防控物资供给逐渐充足,方舱医院、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成投用,逐渐控制住新冠疫情扩散,使得医护人员救援信心增加,后期阶段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减轻。
(五)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与应对方式
在选择应对方式的时候,要正确认识应对方式的应用价值和实现的效果。应对方式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等有最为直接的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促使医护人员的紧张情绪得到改善,强化医护人员主动性;消极的应对方式可造成医护人员出现心理创伤、抑郁和焦虑等症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医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主动积极的投身抗疫工作中,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保证身心和谐,降低替代性创伤出现的概率[8-9]。
结语
医务人员替代性创伤不仅是医疗管理者的关注点,也是国家卫健委卫生政策提供者的关注点,需要在预防计划中加以解决;全面、多角度评估医务人员替代性创伤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缓解医务人员替代性创伤性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在医疗保健系统内测试医务人员后疫情时代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替代性创伤的相关性,明确医务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这种以医务人员为焦点,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背景,旨在为改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提升其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Elia A J, Halligan F R, Leeming D A, et al.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J]. 2014, 8(3):67-83.
[2] Blanchard E B , Kuhn E , Rowell D L , et al. Studies of the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y the September 11th attacks: effects of proximity, exposure and connectedness[J].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2004, 42(2):0-205.
[3] Harrison R L , Westwood M J . Preventing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of mental health therapists: Identifying protective practices.[J].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2009, 46(2):203-219
[4] Lerias D , Byrne M K .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symptoms and predictors[J]. Stress and Health, 2003, 19(3):129-138.
[5] Williams A M .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Therapist, Work, and Supportive Factors on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J]. 2010,42(6):157-162
[6] 李丽娜,段亚妮,吕少博,等.汶川地震后60个月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4):2971-2974.
[7] 马君英.替代性创伤研究述评[J].医学与社会,2010,23(04):91-93.
[8] 许思安,杨晓峰.替代性创伤:危机干预中救援者的自我保护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03):570-573.
[9] 孙香萍.疫情时期警惕替代性创伤[J].政工学刊,2020(0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