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环境保护管理下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探析

​曹建松

摘要: 环境保护管理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而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则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环境规划和管理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环境保护管理下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保护;环境规划;环境管理
DOI:10.12721/ccn.2025.15700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环境保护管理的框架下,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规划涉及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以及生态保护和恢复等方面的规划,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环境管理则是通过监测、评估和管控活动的影响,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公众健康和生态平衡。

1环境保护管理重要性

通过环境保护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维护各种生物的栖息地,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从而维护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保护管理能够减少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降低人们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保障公众健康。环境保护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延长自然资源的使用寿命,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管理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森林、湿地等自然环境,从而对抗全球气候变化。良好的环境质量有助于降低环境压力所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减少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环境保护管理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共健康和生态平衡都至关重要。

2环境保护管理下环境规划原则

2.1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环境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原则指导着制定环境规划时必须考虑如何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维护环境资源,以确保未来世代也能够享受到相同的资源和环境质量。在环境保护管理下,可持续性原则体现在制定环境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这意味着不仅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还要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护自然资源的长期利益。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鼓励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跨越地域和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共同解决跨区域、跨行业的环境问题,实现区域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推动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2.2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是指在环境规划和管理中,要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这一原则指导着在制定任何环境政策和规划时,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应当被放在首要位置。保护各类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确保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得到维护,包括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态平衡等。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服务。在敏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限制不必要的开发活动,以保护这些关键领域的生态系统。尊重传统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尊重少数民族和地方居民的生态权益,充分发挥他们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2.3综合平衡原则

综合平衡原则是环境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指导着在制定各种政策和规划时,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和协调。这一原则旨在确保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能够兼顾到其他方面,实现可持续的整体发展。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避免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经济利益。关注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确保环境改善不损害社会利益。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和维护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综合考虑空间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不同政策、法规之间要协调配合,形成一体化的政策框架,确保环境、经济和社会目标能够一致推进。综合平衡原则强调了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环境规划和管理应当在各方面权衡取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环境保护管理下环境管理策略

3.1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是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策略之一,它直接体现了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和综合平衡原则。这一策略旨在通过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确保其功能和服务得以恢复,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通过划定保护区域,限制人类活动,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防止生态系统遭受进一步破坏。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服务。这可能涉及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等技术手段。保护各类生物的物种多样性,采取措施防止物种灭绝,恢复受威胁的物种数量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为制定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保护氛围。

3.2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是环境管理中重要的策略之一,旨在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资源节约和环保要求,设计出更加环保、易于回收利用的产品,减少产品的资源消耗和排放。促进废物资源化利用,通过技术手段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立健全的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延长资源利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建立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个人和企业采取节约资源的行动。

3.3污染防治与治理

污染防治与治理是环境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的污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采取应对措施。对工业、农业等各类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排放标准,监督管理排污行为,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对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进行有效治理,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减少排放,防止污染扩散。对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治理,推广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水直排。加强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结束语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的管理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确保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享受美丽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1]郭明坤.环境保护管理下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探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01):163-165.

[2]张凯炜.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研究[J].清洗世界,2023,39(07):178-180.

[3]马若男.浅谈环境保护管理下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3):154-156.

[4]王毓明,尹聪,常琛.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管理路径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3,9(12):9-11.

[5]姚翔.环境保护背景下环境监测领域信息化管理重要性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22,48(09):185-18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