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时就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在连贯强调这三句话后面又递进了一句“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决心和信心。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它的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科学最为先进最为严密的思想体系,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绝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纪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革命道路,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行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二十大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我们要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让这一思想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二、从价值维度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它的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而不是服务于少数人的特殊利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人民性。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翻开党的十九大报告,“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强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到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二字醒目鲜明、力重千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处处体现着满满的为民情怀。考察调研、行程万里,他要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访贫问苦、迎风踏雪,他自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举起定向、问政施策,他强调,“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执政理念、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太行山区到乌蒙山区,从零下几十度到海拔数千米,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彰显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不变初心。
习近平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我们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永远铭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三、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它的时代性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不断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党的奋斗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已经充分证明: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多个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领导着十四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顽强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立足于时代问题。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紧跟时代步伐的科学理论。
四、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它的实践性
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理论不是抽象存在的独立王国,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中。党的二十大指出,十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再一次给出无可辩驳的证明: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下,我们能够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都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开辟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
【2】《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2月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