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中元素提取专利分析

喻妍 蔡婷婷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武汉,430075

摘要: 随着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全球即将迎来电池的报废潮,元素提取作为再生利用中的关键环节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本文对动力电池元素提取的专利进行检索,并从国内外电池回收市场及政策、专利态势、地域分布、主要创新主体等方面对该领域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为我国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及未来的海外市场扩张提供专利信息支撑。
关键词: 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元素提取;专利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94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近年来碳排放要求逐年趋严,全球各国计划实现汽车大部分或者全部电动化。然而电池容量降低到80%以下,需要更换或报废。如果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且电池含有的钴、镍、锰、锂等金属属于重要的矿物资源[1-2]。因此,构建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既能保护环境,还能有效对缓解我国新能源关键原材料对外依存度。 

1 再生回收中元素提取发展现状

1.1 元素提取简介

元素提取是对拆解、破碎后的电池进行溶解、萃取、沉淀等工艺步骤,将电极材料中的金属提取出来,并进行回收[3]。由于金属元素的回收率和纯度与提取工艺密切相关,因此,元素提取是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的关键环节。

1.2 国内外关于电池回收的政策与市场

我国从2012年以来陆续出台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关政策,逐步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推动并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利用。美国主要实施生产者责任制度和消费者押金制度;日本制定循环型社会基本制度,包括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环境报告制度等以促进废弃物回收方面经济的发展;欧盟各国严格落实生产者延伸制度,并在《新电池法案》中对电池的监管制定了严格的标准。韩国从2021年开始登记的电动车将取消返还电池的义务,从而提高电池的二次利用率。而东南亚、拉美和非洲地区在电池回收方面还没有明确政策要求,但各地区政府已纷纷出台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未来电池回收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

2 元素提取专利分析

2.1 研究对象

本文利用incopat专利数据库开展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工作,将中英文关键词组合后在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将文献信息导入软件中,对专利数据进行统计,进行可视化分析。

2.2 全球专利态势分析1.png图1 中国和国外元素提取专利申请趋势图

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外元素提取发展趋势相同,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以前)为技术萌芽期,国内外每年专利申请量较少。

第二阶段(2010-2015年)为成长期,国内外专利申请量呈现小幅度增长。

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期,国内外申请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元素提取技术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市场发展密切相关,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上升以及各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推动了动力电池回收的发展。2022-2023年出现的下降主要由于专利申请公开滞后造成。

2.3 全球专利区域分析

2.png 

图2 元素提取技术目标国和来源国

元素提取的全球专利申请总量共6923件,其中我国专利申请3431件,占全球49.56%,是该技术主要的布局地区,如图2所示。这表明中国作为全球动力电池最大的消费市场,未来也将成为电池回收的主要市场之一。国外市场中,美国、日本、欧洲和韩国专利布局数量较多;东南亚和拉美非地区专利布局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申请人申请专利3333件,占全球申请量的48.14%,但这些申请在国外的仅261件,表明虽然我国在元素提取专利储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海外布局不足。

2.4 全球重点创新主体分析

对全球前20的元素提取专利申请人进行排名,排名前三的为住友公司、新日矿株和邦普公司。其中,中国申请人数量最多,包括3家企业和4个高校院所,表明我国高校院所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与技术储备。而国外的专申请人全部为企业,并且以日本企业为主。

3 结论与对策

电池回收再生利用产业属于政策驱动型产业,目前,我国在元素提取的专利数量上具有较大优势,但是龙头企业专利数量上优势不明显。同时,我国高校院所表现出较强的专利技术储备,未来可以加强产学研融合。

在专利布局方面,我国申请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国内,在海外布局较少,需要加强专利的全球化布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专利数量较多,并且在电池回收方面已经制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需要防范出海的风险。而对于东南亚、拉美和非洲,虽然现在没有电池回收的相关政策出台,但具有市场潜力,需要提前进行布局。

参考文献:

[1]孟欣,金鹏.电池回收技术的中国专利分析[J].电池, 2020(1):4.DOI:CNKI:SUN:DACI.0.2020-01-045.

[2]王沿森,吕灵灵,臧刚刚,等.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进展[J].世界有色金属, 2018(5):3.DOI:10.3969/j.issn.1002-5065.2018.05.015.

[3]徐政和,刘振达,王树宾,等.湿法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的研究进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2, 5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