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的研究

刘梅 滑登 陈雪

咸阳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信息中心,712000

摘要: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偏低,因此需要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制定良好的防洪计划。积极地培训管理人员,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学会自救方法,同时也要引导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节约用水,减轻污染,逐步恢复水文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促进国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环境保护
DOI:10.12721/ccn.2024.1571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剖析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问题

1.1气候变化问题

气候变化是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模式发生变化。极端降雨事件的增多和集中性降雨导致了洪水的形成和暴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洪涝灾害的风险,过度的土地开发和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面积的地表水凝聚,增加了洪水的径流量和洪水泛滥的可能性。此外,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和排水设施的老化也限制了洪水排泄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影响。水文水资源管理不足也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缺乏准确的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导致对洪水的预测和预警能力不足,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

1.2居民防洪意识低

居民防洪意识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居民防洪意识弱一般与地域有关,如提到洪水,绝大部分居民认为只有南方才易发生,但近些年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北方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北方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明显提升,但北方居民防洪意识弱导致洪涝灾害、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幅上升。以近些年京津冀为例,京津冀地区降水量逐年增多,洪水导致的地方灾害现象频发,但居民对洪水的认识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仍有部分群众冒雨回家取物品,汛期到湖库钓鱼、游泳等,因此进一步增强居民防洪意识非常有必要。

1.3缺乏先进的设备

在防洪工程中,设备不够先进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水文水资源防洪工作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具体而言,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水平难以满足防洪工程的需求,无法有效地对洪水进行预测、分析和应对。设备不先进会直接影响到防洪工程的可靠性。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设备不够先进,无法准确地对洪水进行预测和监测,进而影响到防洪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洪水灾害,就可能因为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设备不够先进还会影响到防洪工程的效率。由于缺乏先进的设备,防洪工程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应对洪水灾害。这样一来,不仅会大大增加防洪工程的成本,还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而时间拖延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损失和困难。

1.4先进技术匮乏

技术落后也是当前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而言,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无法有效地对水文水资源进行监测、预测和分析,进而影响到防洪工程的顺利实施。(1)技术落后会影响到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准确性。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水文水资源监测的精度往往不够高影响到的防洪工程的顺利实施。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水文水资源监测的精度往往不够高,这会影响到防洪工程的顺利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设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由于监测技术不过关,也会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防洪决策的制定。同时,技术落后还会影响到对洪水灾害的预测和分析,无法迅速准确的评估洪水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从而影响到防洪工程的及时展开。(2)技术落后会影响到水文水资源保护的效果。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水文水资源保护的效果往往不佳,难以有效地减少污染、控制水土流失等。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制定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与环境保护措施

2.1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

增强公众的防洪意识是减少洪水灾害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增强公众防洪意识:加强防洪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公众了解洪水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定期组织防洪演练,让公众熟悉应对洪水的方法和流程。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让公众了解最新的洪水情况。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鼓励公众参与到防洪工作中来,形成全民防洪的氛围。当地的管理部门也应及时地向大众普及知识,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在出现洪涝灾害时降低伤亡和财产损失。管理部门依照多种方式来加强宣传,通过微信、微博等积极与人们沟通,增强人们的防洪意识。

2.2构建以社区为单位,以企业为单位,以个人为单位的群众性防灾减灾体系

为全面提升社会防洪减灾能力,必须健全覆盖社区、企业和居民个人的群众性防灾减灾体系。(1)健全社区防洪减灾体系,各级政府要推动成立覆盖所有社区的防洪减灾工作组织,明确防洪任务,并保障工作经费,加强内部协调和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动。还要扩大民间力量参与,发挥志愿者、退休防洪专业人员等群众智慧与力量,共同把好社区这道防洪线。(2)落实企业防洪减灾责任,各级政府要制定法规政策,明确规定不同规模和类型企业的防洪减灾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防洪减灾管理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此外,要推动和支持企业开展防洪减灾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员工和社会公众的防洪减灾意识。(3)培育全民防洪减灾意识和能力,要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多渠道普及防洪减灾常识,教授必要技能。各级政府还要举办或支持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公众的防洪减灾动手能力。

2.3强化生态环境修复可有效降低地表径流,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率

在水文水资源防洪工作中,加强环境保护是提升防洪能力的重要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可以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近些年,我国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加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洪涝灾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实施生态环境修复是洪涝灾害预防的重要方案之一:(1)我国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涵养水源等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落实很好地修复了地方生态环境,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积极成效。(2)我国在防洪工程建设方面积极做好地方水文水资源资料的整理工作,在建设防洪工程时注重与地区生态环境相适应,每一项工程都进行环保审批,确保工程建设与地方环境和谐,从而提升了水资源的治理能力。(3)水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开展水污染问题的治理工作,对区域内的水污染问题进行处理,积极协调各部门对水污染情况进行追踪,从而有效减少水污染对水资源的负面影响。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情况下,环境问题也得到人们的重视。水文水资源的变化,从而产生洪涝灾害,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只有能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并依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的方式,才能起到保护水文水资源目的,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3结束语

综上述,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关系到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加及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水资源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难题。洪水灾害频繁发生,水资源被过度开采,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赵小翠.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01):49-51.

[2]杨彩兄.关于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1):26-27.

[3]甘书楷.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研究[J].河南科技,2016,(2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