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产后体重滞留的中医康复治疗进展

张昕煜 张晗 甄亚男 徐寅平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康复科,101200

摘要: 随着人们对孕产妇身心康复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在产后女性关注的健康问题中产后体重滞留较为常见,作为一种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从而也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加重了远期慢病发病的风险及相应的心理问题。采用中医传统康复技术如:针灸、穴位埋线、推拿等手段对产后体重滞留进行干预具有经济、有效、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的优势,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技术治疗产后体重滞留的临床研究,对其病因病机、临床分型、治疗方法进行简要总结,以期对采用中医康复技术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研究、应用和推广打下基础。
关键词: 产后体重滞留;中医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DOI:10.12721/ccn.2024.15704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产后体重滞留是指产后女性持续恢复不到孕前正常体重,导致产后体质指数(BMI)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状态,是指产妇第6周产科复查时,子宫已复位,而体重仍未恢复到孕前水平的状态[1]。产后体重滞留是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导致脂肪代谢失去平衡,同时在孕期及脯乳期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加之运动量减少,使得机体摄入营养量远远超过需要量,最终导致肥胖[2]。肥胖增加了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骨关节炎的发生率以及癌症的概率[3]。中医传统康复治疗如针灸、埋线、推拿等技术在改善产后体重滞留方面有着相应的作用,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整体观念,在临床诊疗中取得一定疗效并在不同程度的推广。

1、中医对产后体重滞留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产后体重滞留病因较为复杂,涉及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七情内伤、先天禀赋等原因,多为行盛气虚,多属于本虚标实,产后肥胖多以脾胃肾而论加之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脾胃失和、脾肾阳虚、痰湿内盛、肝失疏泄从而形成[4]。因此治疗方面以调和脾胃、补益气血、运脾温肾、脾肾互补、疏肝理气为治则,诸穴配合达到水湿脂凝得化,痰湿浊物得以排出,从而达到产后肥胖的机体运化及气化功能恢复正常。

2、针灸对产后体重滞留的临床研究

2.1辨证分型: 徐伟甄[5] 归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将本病分为脾虚湿盛型,痰热互 结、肝火上炎型,痰热互结、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 型,胃热偏盛型。温月贤[6]根据中医辨证将本病分为脾虚湿阻、肝郁气滞、胃热湿滞、阴虚内热4型。王智君[7] 根据四诊合参分痰湿内热、脾肾阳虚、胃热滞脾 3型。虽临床分型有所不同,但仍以产后阳气虚衰、痰湿内阻相关加之气滞血瘀、阴虚内热,涉及脾、胃、肝、肾等。

2.2取穴规律:根据现有的近几年临床研究总结发现,针刺及穴位埋线等治疗方法选取穴位主要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腧穴为主,配穴选择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以达到调理气机、补益肝肾、利湿祛痰等作用。主穴选择天枢(双)、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阴陵泉(双)、丰隆(双)、水分等穴。辨证施治如脾肾阳虚加脾俞、肾俞、太溪;肝郁气滞加太冲、支沟、阳陵泉、肝俞;胃热湿滞加大肠俞、上巨虚、曲池、内庭、胃俞;脾虚湿阻加水分、阴陵泉、带脉(双);便秘加腹结、支沟、上巨虚;食欲旺盛者加下脘、上下巨虚等[8-11];根据伴随症状月经不调(经量减少)加子宫、归来、血海、三焦俞[12]

2.3观察指标:根据目前临床研究总结主要评价指标为: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人体成分分析仪等;次要评价指标为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如采用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13]、理化指标(如血脂、血糖等)等。

2.4治疗方法:

2.4.1毫针针刺治疗:有研究显示针刺治疗的方法对产后肥胖患者进行体重管理是在中医经络学说指导下的调节人体体脂失衡的治疗手段,近些年国内学者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14-16]。针灸治疗肥胖有良好的效果,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针灸减肥的机制,认为针灸减肥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的刺激来调整两大系统功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与交感-肾上腺髓质),并提高脂肪循环率促使生产热量,将积存的脂肪消耗,进而调整和改善人体自身平衡。通过对相关评价指标的分析研究,针刺对产后肥胖患者WHR的改善最为显著[17]。因此对产后肥胖及局部肥胖的针刺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

2.4.2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是以线代针的长效针刺,因此机制与针刺治疗产后肥胖有相似之处,即可能通过改善瘦素抵抗状态和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棕色脂肪功能等机制治疗产后肥胖[18]。穴位埋线技术是针灸的传承和创新,周双琳[19]等通过对120例产后肥胖患者施用穴位埋线,主穴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脾俞、胃俞、水道等穴根据不同症状辨证施治,选用2-3cm的羊肠线作用于腹部、臀部等脂肪堆积的部位,选用1-1.5cm的羊肠线,一次埋穴7-13个,半个月治疗一次,穴位交替使用,治疗6次,结果总有效率达91.67%。有学者将穴位埋线与电针治疗相结合治疗产后肥胖,如周爱珍[20]等选取穴位埋线结合电针治疗46例产后肥胖患者,穴位选区中脘、双侧天枢、足三里、大横、上巨虚、丰隆等穴,在局部肥胖处局部取穴埋线15-20个穴位,10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电针与埋线穴位相同用华佗SDz-Ⅱ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Hz,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穴位埋线后3天进行电针治疗,总有效率达96%。穴位埋线结合电针治疗产后肥胖疗效确切,有学者邹铁刚[21]等采取穴位埋线为主结合耳穴贴压同步进行治疗40例产后肥胖患者,每次取单侧取穴(主穴为神门、交感、内分泌、三焦等辨证加减),并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辩证分析,总有效率达85%。

2.4.3推拿治疗:有学者研究发现推拿脾胃经能恰到好处的改善胃肠功能[22],通过推拿某些特殊而敏感的部位,有助于疏通局部经络,推拿脾胃经可以调节肥胖者体内内分泌器官的代谢状态,激发体内细胞的代谢能力,促进水液代谢及能量代谢,达到减肥的目的。姜仁建、周杰、王根[23]等采用推拿脾经从右踝解溪穴开始向身体近端以1寸/S的速度沿足阳明胃经揉至天枢穴,在此经络的丰隆、足三里、天枢穴,如此操作5遍,然后从右踝开始以商丘穴开始以同样的速度按揉足太阴脾经按揉至大横穴,如此操作5遍,其后在三阴交、血海、大横穴点按1次,同样的方法左侧施术每次15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研究结果发现在健康饮食运动的基础上推拿脾胃经为主能有效地改善产后肥胖患者的体质指数、腰围及臀围。卓越、周杨[24]等采用运腹通经推拿63例产后肥胖患者总有效率达85.71%,特别对轻中度肥胖患者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率达100%及91.67%。

2.4.4其他方面:根据学者的研究,在治疗产后体重滞留方面,部分研究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在传统中医方法治疗方面如针刺与推拿结合、穴位埋线与电针相结合、穴位埋线与耳穴压丸相结合,均取得相应的疗效。

3、不足与展望

对于产后体重滞留问题的诊疗干预相关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依据单纯肥胖的中医理念和产后体质总结出明确的产后体重滞留的病因病机为过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七情内伤等因素。在临床研究方面中医传统康复如针灸、推拿、穴位埋线、拔罐等综合因素,尤以两种及其以上方法联合治疗运用较为突出,更好的提高疗效,具有很好的中医特色优势,副作用小,易于接受且易于推广,但不足之处总结如下:①因相关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推动诊疗经验的总结;②相关科研的样本量有限,使得高质量研究缺乏,可信度有待提升;③各项研究纳排标准及评价指标不统一,科研之间相互参考价值较低④缺乏随访及远期疗效评价。综上所述,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建立统一评价标准并加大样本量的研究及分析,以提升科研的严谨性,并能推进临床疗效,方便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LINNE Y,BARKELING B, ROSSNER S. Long-term weight development after pregnancy[J].Obes Rev,2002,3(2):75-83.

[2] 张梦婷,何滢,王飞燕等.国内二胎政策现状及产后肥胖治疗护理措施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8,(3):89-90.

[3] Finucane MM,Stevens GA,Cowan MJ, et al.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trends in body mass index since 1980: Systematic anal- ysis  of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s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with 960 country years and 9. 1 million participants[J] . Lancet, 2011,377(9765):557-567.

[4] 刘林华. 穴位埋线治疗产后肥胖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9.

[5]徐伟甄.肥三针穴位埋线治疗产后肥胖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 药大学,2017.

[6]温月贤,黄源鹏. 耳穴贴压治疗产后肥胖症 31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 12):59-60.

[7]王智君. 电针结合耳穴敷贴治疗产后肥胖60例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杂志,2015,34(09):684-685+719.

[8]温月贤,黄源鹏. 耳穴贴压治疗产后肥胖症 31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 12):59-60.

[9]王智君等,电针结合耳穴敷贴治疗产后肥胖60例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杂志,2015,34(09):684-685.

[10] 贺鲲等,电针合并火罐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11]王菊华,刘婧,徐霞. 浅析针灸减肥取穴方法及减肥效果[J].世界 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16(A5): 164- 165.

[12-18]刘林华. 穴位埋线治疗产后肥胖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9.

[13]WALKER  SN ,SECHRIST  KR ,PENDER  NJ ,et  al.Health  Promotion  Model  Instruments  to  Measur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HPLP II ] ( Adult Version) [Z / OL].( 1995 -01 -01 ) [2017-03-01].http : / / hdl.handle.net /2027.42 /85349.

[14]施 茵,张 琳 珊,姜 桂 宁,等.针刺配合月经周期埋线治疗产后肥胖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 :6-8.

[15]王 桂英,艾 炳 蔚.关于提高针灸减肥疗效的思考[J].中国针灸,2006 ,26(7) :527-529.

[16]王 智君.电针结合耳穴敷贴治疗产后肥胖 60 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5 ,34(9) :684-685.

[17]张慧敏、姜超等.针刺对产后减重患者体重管理效果的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杂志,2017,42(3):265-266.

[19]周双琳、周宏、黄伟等,穴位埋线治疗产后肥胖120例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药杂志,2010(02):319-320.

[20]周爱珍,王涛、周珊玲等穴位埋线结合电针治疗产后肥胖46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0):134.

[21]邹铁刚等,穴位埋线加耳穴贴压治疗产后肥胖症40例[J].河北中医,2009,31(03):424-425.

[22]魏育林,孔晶等健康女大学生下肢脾胃经腧穴宫音声波接收差异性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4):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