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未成年思想建设渗透二十四核心价值观

彭景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561000

摘要: 未成年人思想建设是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其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未成年人思想建设中渗透二十四核心价值观,以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未成年人思想建设;二十四核心价值观;教育;家庭;社会环境
DOI:10.12721/ccn.2023.157297
基金资助:本文为安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研究》成果论文。
文章地址:

前言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思想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社会发展变革快速,未成年人面临着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诱惑,正确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渗透二十四核心价值观进入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可以起到引导、规范和塑造其价值观的作用。

一、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一)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特点与意义

未成年人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人生和价值的理解逐渐形成。通过思想建设,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未成年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将成为未来的社会主体。通过思想建设,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优良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稳定作出贡献。未成年人思想建设是预防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处理社会矛盾、尊重他人权利等方面的思想建设,可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通过思想建设,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意识和文化自信,激发他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和动力。

(二)二十四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

二十四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的24个核心价值观。二十四核心价值观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爱国、诚信、友善、敬业、勤俭等。这些价值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品德规范,有助于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二十四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共同追求。这些价值观强调社会公平正义、个人责任担当、和谐共处等,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十四核心价值观具有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作用。这些价值观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族复兴,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价值指引。二十四核心价值观对于引导个人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价值观提倡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奋学习等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助于个人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道德品质。

二、未成年人思想建设中渗透二十四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校教育的角色与功能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主要接受教育的场所,应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学校可以将二十四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观。例如,在语文课上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爱国主义、友善互助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意义。学校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成绩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品德和行为的评价。通过表彰优秀的思想品德表现,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策略

家庭是未成年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对于渗透二十四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孩子的榜样。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例如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等。家庭应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关心、理解和帮助,协商、决策,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公民意识。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情感需要和困惑疑惑,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通过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并及时纠正和引导。

(三)社会环境的塑造与引导

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积极塑造和引导社会环境对于渗透二十四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传播渠道,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向未成年人传递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媒体应积极宣传弘扬爱国主义、友善互助、诚实守信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迹和正面形象。社会组织、青少年团体等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和项目,引导未成年人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核心价值观。例如开展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未成年人应了解并遵守法律规定,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未成年人思想建设中渗透二十四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实践案例1:学校主题讨论活动

某学校开展了一次主题讨论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二十四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活动分为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两个环节。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探讨。他们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分享个人经验和观点,并提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在一旁给予指导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在展示交流环节,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总结陈述,并邀请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意见,并进行互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理解和接受核心价值观,还能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实践案例2:家庭亲子活动

一个家庭组织了一次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旨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共同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在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个家规,包括尊重他人、关心家庭成员、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内容。他们以实际行动作出示范,例如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做家务事等。通过亲身经历,孩子能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同时,家长与孩子还一起观看了一些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电影或纪录片,并进行讨论和反思。这样的家庭亲子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价值判断力和批判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核心价值观。

(三)实践案例3:社会组织志愿者活动

一个社会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活动,邀请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包括为贫困学生捐赠物品、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服务、环保宣传等。在活动中,组织提供了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加深对其中一些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到爱国主义、友善互助、诚实守信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活动组织者还通过分享会、座谈会等形式,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会,让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

总结

未成年人思想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任务。渗透二十四核心价值观进入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崔振成.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J].中国德育,2014.(05).

[2]王嫒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17):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