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与污染源识别

王先勍

湖南品标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优化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并准确识别污染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优化策略及污染源识别方法,为水体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污染源识别
DOI:10.12721/ccn.2025.1570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水体环境质量监测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而监测网络的优化则是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同时,污染源识别是制定针对性治理措施的前提。因此,本文将从监测网络优化和污染源识别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二、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策略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一个高效、准确的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不仅能够提供全面、及时的环境信息,还能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对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进行优化显得尤为关键。

(一)监测点位优化布局

监测点位的布局是监测网络优化的基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监测点位,必须充分考虑水体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对于污染严重的区域,应增加监测点位的密度,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污染状况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水体类型(如河流、湖泊、水库等)的特点,以及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因素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从而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在优化监测点位布局时,还应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水体环境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通过GIS技术,可以直观地展示水体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监测点位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技术更新升级

监测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因此,要不断优化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就必须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一方面,应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监测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引进适合本地水体环境特点的先进技术。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水体进行大范围、高频率的监测,提高监测效率;也可以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自动上传,减少人为误差。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监测技术的改造和升级。通过改进监测方法、优化监测流程、提高设备精度等手段,不断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数据整合与分析

监测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是优化监测网络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统一的监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可以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同时,运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揭示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

在数据整合方面,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确保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能够相互兼容和共享。在数据分析方面,应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此外,还应加强监测数据的可视化表达。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监测数据,可以使决策者更直观地了解水体环境质量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政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污染源识别方法

污染源识别是环境管理和治理工作的关键步骤,它有助于精准定位污染源头,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污染防控和治理措施。在水体环境质量监测中,污染源识别方法的完善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污染源调查与评估

污染源调查与评估是污染源识别的基础工作。通过现场调查,可以深入了解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排放方式以及污染物种类等信息。采样分析则能够进一步确定污染物的浓度、成分及迁移转化规律,为污染源贡献率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在污染源调查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问卷调查、实地勘察、遥感监测等。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到关于污染源排放情况的详细数据;实地勘察能够直接观察污染源的实际状况,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遥感监测则可以提供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污染源分布信息。

污染源贡献率的评估是污染源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不同污染源的排放量、排放浓度以及污染物迁移转化能力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各污染源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的污染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二)污染溯源技术应用

污染溯源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污染物特征来追溯其来源的技术手段。在水体环境质量监测中,污染溯源技术的应用对于识别污染源头、查明污染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污染溯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测定污染物中同位素的比例和分布特征,可以推断出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过程。例如,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分析水体中有机物的来源,为污染源的定位提供线索。

化学指纹技术也是污染溯源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污染物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反应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建立起污染物的特征指纹图谱。通过与已知污染源的指纹图谱进行比对,可以识别出污染物的来源。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污染溯源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标志物能够反映生物体对污染物的响应和适应机制,通过分析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可以推断出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三)污染预警与应急响应

污染预警与应急响应是污染源识别的重要延伸。通过建立污染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环境质量变化,及时发现污染事件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污染预警系统需要集成多种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全面监控。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预警系统应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应对措施。

应急响应机制是应对污染事件的关键措施。在污染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同时,还需要对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防止污染扩散和恶化。

综上所述,污染源识别方法的完善与应用对于水体环境质量监测和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运用污染源调查与评估、污染溯源技术应用以及污染预警与应急响应等手段,可以精准定位污染源头,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论
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与污染源识别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监测网络布局、更新监测技术、整合分析监测数据以及应用污染源识别方法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政策提供有力支持。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动水体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翠杰,方晨琦,袁亘宇,等.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和BP神经网络的城市水体污染监测[J]. 环境工程学报,2023,17(12):3996-4006.  

2 刘兵. 河流水体环境生态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C]. //第二届全国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 2014:1-4.

3 雷会平,胡炳樑,于涛,等. 精细全光谱结合GS-SVR的复杂水体硝酸盐分析方法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1,41(2):37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