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历史与社会大单元作业设计浅探

凌永凤

浙江省兰溪市永昌初级中学,321100

摘要: 历史新课标中提出应基于大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着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引领学生系统性、整体性地学习单元知识。 为落实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及时优化作业设计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设计大单元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历史解释能力,形成时空观念,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助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完善。
关键词: 历史学科;初中;核心素养;作业设计;大单元作业
DOI:10.12721/ccn.2021.1570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质,也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主要体现。 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应突破传统作业设计的局限性,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以大单元为载体设计层次化、创新性的作业内容,引领学生在大单元作业中,系统性地梳理、整合单元知识内容,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进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夯实基础。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大单元作业设计优化原则

( 一) 注重科学性

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师应落实科学性的原则,优化大单元作业设计,结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 具体而言,历史教师应以事实为依据,整合科学、合理的历史资源,避免历史作业出现史实性错误的情况,以严谨的作业,增进学生的学科知识理解。

( 二) 注重层次性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有着明显差异,在设计历史大单元作业时,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注重作业的层次性,通过设计形式新颖、层次分明的单元作业内容,减轻各层次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压力, 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同时,历史教师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设计生活化的历史大单元作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大单元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 一)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作业

传统的历史作业设计存在作业内容碎片化、 作业目标模糊等问题,许多教师习惯设计课时作业,忽略大单元知识的系统性梳理、整合,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而初中历史大单元作业是从学习环境、 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三维度展开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历史大单元拥有对应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为优化大单元作业设计,初中历史教师需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剖析单元题目,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明确大单元的教学目标,理清单元知识的关联,科学设计单元作业内容,以此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作业压力。以《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为例,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学习洋务运动的内容、局限性和作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战役、《 马关条约》 内容,明白《 马关条约》 在加剧中华民族危机中的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史事信息、义和团运动;阅读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信息,并在史料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及史料实证能力。 当确定大单元目标后,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的需求,设计以下单元作业:第一,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洋务运动的史实信息, 说出导致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的主要原因;第二,对李鸿章的奏折展开辨析思考,理解不同史料信息的价值,讨论在当时的社会情境下,李鸿章对社会变局的认识及实施的策略,锻炼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第三,深入认知与了解在内忧外患的时代中,拯救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艰难性。通过这种大单元作业,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还能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使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 二) 把握学生真实学情,设计分层作业

初中历史教师在大单元作业设计中, 应把握学生的真实学情、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历史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等,设计分层次、针对性的历史作业,引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 具体而言,历史教师在完成大单元教学后,应转变一刀切的作业设计形式,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其划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再结合小组的知识水平布置基础类、巩固类、拓展类等难度不同的作业,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探究能力等,体现出作业的有效性。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为例,本单元包括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和“ 五四运动”等内容。 当大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历史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完成“ 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前、开始后发生的相关事件、革命的转折点及取得的成果”单元基础作业,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要求历史基础扎实、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完成“ 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明白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重要作用;了解“ 五四运动”的史事信息和五四精神内涵;观看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资料,理解建党精神”单元巩固作业,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要求历史基础良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成“ 对比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四项运动的思想主张、目的、性质和特征,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出”单元拓展作业,使学生明白不同运动对国家造成的影响,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分层作业中,既能发挥出大单元作业的育人优势,也能契合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展需求。

( 三) 联系单元教学主题,设计创新作业

在核心素养下,为减轻初中生的作业负担与压力,初中历史教师应联系单元教学主题,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创新性的作业内容,突破传统作业形式的束缚、局限性,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完善。 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探究心理,在把握单元教学主题的前提下,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制定新颖趣味、多元化的历史作业,传递历史思想,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以此取得理想的历史教学效果。以《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为例,本 单元的主题是“ 抗日救亡”。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播放“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相关视频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时代和历史的变迁。 当学生掌握单元知识内容后,教师再设计不同的单元作业:第一,绘制时间轴。 历史教师可要求学生从甲午战争到单元学习的侵华历史内容进行梳理, 以时间轴的方式, 将历史时间、历史事件一一对应,使新旧知识有效衔接,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第二,图说历史。 教师可结合大单元内容,为学生展示百团大战、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等的示意图,鼓励学生任选“ 标注示意图中的战争进程”“ 选择某个战争的英雄人物, 撰写介绍词, 说出英雄人物体现的民族精神和可贵品质”等作业中的一项作业完成。 该种创新性的作业,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知识点,也能感悟英雄人物的情怀,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核心素养设计的历史大单元教学作业,不仅实现了作业形式的创新改革,发挥出作业的育人功能, 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契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结合核心素养目标,围绕大单元教学的主题及学生的学情,科学设计分层作业、探究作业与创新作业,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历史大单元作业,增进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 当完成作业设计后,教师也要以有效地评价,了解学生学情及作业设计的不足,及时调整育人方案和作业方案,以此取得理想的历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