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现代应用技术,该技术概念诞生于1999年,在概念出现初期,其实际意义是指以信息传感设备为硬件载体,连接互联网,从而是物品可在调取管理实现智能化识别。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目标是满足人对突破时间和地点限制获取通信支持的需求,但在技术发展后,物联网实现万物连接。
1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必要性
物联网技术最初是传媒领域概念,该技术意味着信息科技产业又一次革命性发展。在实际应用中,物联网借助信息传感设备进行信号发送与接收,并且提前设计网络协议,将物体连接至庞大复杂的网络中。在信息传播媒介支持下,物体可经由网络实现通信。现代物联网技术早已突破单一的智能化识别功能,可根据特殊机制定位跟踪物体,从而实现智能化监督管理。工业是现代重心产业之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和实践路径。工业发展中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灵活性以及对人工的依赖程度,不仅影响其自身发展速度,而且最终影响社会发展进程。为此,工业始终是科学技术应用的第一实践领域。信息化发展是当今工业发展的主题和长期目标,其目的是促进工业生产全周期突破,从而促使工业为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更高价值。现代技术环境下,物联网技术是实现工业信息化的可行性路径[1]。
2技术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对于国内工业领域而言属于新型概念,物联网技术在科技和经济发展推动下渐趋成熟。纵观当前国内技术发展,以高效率和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点。国内工业对物联网技术应用重视度较高,虽然尚未发展完善,但发展趋势良好。技术发展方面,电子标签识别、物品追踪基本实现自动化,但感知层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想要实现物物互联,首先应完成感知层建设,该层级技术是将物体与网络层连接的关键点。网络层技术基本成熟,即可实现移动网络、互联网、部分局域网的有效连接。应用层技术也基本成熟,计算控制系统相对完善。在未来发展中,应着力推进感知层技术研发,提升批量布局水平和设备智能化控制水平。
3工业信息化中物联网技术应用
3.1规划管理方案
基于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可动态精准采集生产数据和销售数据,即应用DCS技术和MES技术等,但在此过程中数据信息具有多变性,总体信息规模迅速膨胀,尤其是在部分工业制造业中,产品生产侧重于单批次数量减少但产品种类趋于复杂,长期历史数据累积下,如何实现APS快速响应成为关键技术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对比预测信息与实际信息的偏差,综合全面数据,基于智能算法,对生产链中人员、技术和产能局限性进行分析,并综合生产基础物料和设备等信息,规划科学的计划方案,安排更具可行性的生产排班。与此同时,物联网管理监控计划执行效果,对排产进行智能化调整。在物联网监管下,利用数据关联可直观监控生产线,从而持续完善生产计划。
3.2监控生产质量
工业生产中涉及复杂环节,各个环节都需要持续创新提高本环节质量,最终促进整个产业链完善。以半导体研发制造产业为例,生产芯片需要复杂的工艺技术支持,细节要求苛刻,必须全方位达成物理特性要求。采用信息化控制设备进行产品加工时,必须同步处理检测数据,这些数据被物联网系统处理后提取关键信息,可辅助分析产品良率波动。在信息化管理中数据集是必要的信息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处理整合,明确信息内在关联,进而为生产质控提供科学性指导方案,此种技术支持对于精密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3降低生产风险
应用物联网开展工业信息化管理,不仅可精准诊断产品故障,而且可以对故障进行合理预测,防患于未然,实现前瞻性管理。常规故障检测系统通常对实体化产品具有较强应用意义,但在无实体的产品质量监控中应用作用有限。而物联网技术在促进产品质量完善的同时还可监控产品售后服务,并对服务类、虚拟类产品进行全维度客观评价,以全方位覆盖的传感器为基础,联合互联网技术,实时监控产品或服务生产、应用情况,对故障和不良情况进行监测。以飞行监控为例,通过物联网监管设施,可及时采集飞机动力系统信息和性能状态等,这些信息形成变量组,根据信息变量组可真实呈现航班飞行状态,此类信息更新以微秒为频率单位,信息更新速度符合实际飞行监控需求。通过信息监控和智能化分析,可及时预警设备路线等异常,从而对飞机进行科学遥控,提升线路管理自适应性,及时预警部件故障和动力储备、飞行员状态等。在物联网系统应用中,温度信息变化、传感器振动等均可为监控管理系统提供信息支持,促进设备监控,降低产品生产以及使用过程风险[2]。
3.4优化生产链条
在工业产业中设计应用物联网生产线可对生产链条进行高效率监控。在现代生产线中,通常布设大量小型传感设备,通过传感设备可实时监测噪声、温度、压力、振动以及生产热能等,在极短间隔内采集数据,多元化分析数据,监测设备状态,分析生产线耗能情况,监测设备性能,还可分析事故问题,及时检出违反生产标准的异常情况,定位零部件故障。物联网技术还可应用于改进生产工艺,监督执行环节,并对生产流程开展宏观分析。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生流程执行偏差,预警系统立即被触发,提示标准工艺未被精准执行。根据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开展故障排查,定位系统故障,分析生产瓶颈,从而促进问题解决。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可结合生产一线信息与可靠性预测信息,构建模型,进行虚拟仿真演练,模拟应用新型工艺技术,评估技术可行性,辅助生产流程优化。当系统中融合绩效数据、流程信息后,可进行模拟化系统重建,透明化监督生产流程改进过程。应用物联网技术分析能耗,可结合生产流程中分析能耗峰值数据,对生产环节进行对症优化。
3.5促进销售管理
物联网技术可在供应链分析完善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可对供应链中产品需求量进行历史分析和预测,根据分析结果调配管理仓储和配送环节。例如在现有商务物流中,京东商城供应链管理处于先进水平,其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可实现有效的商品需求预测,进而实现次日送达的配送服务,优化客户体验。以物联网技术为中心,联合RFID标识技术等,可促进工业企业构建相对完善的供应链,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周期优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有效降低成本。在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管理中应用渐趋完善,在管理过程中不仅常规市场信息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许多传统管理中非常规信息也成为辅助优化生产销售链条的有效信息,例如,许多现代工业企业逐渐将天气信息等作为有价值的信息创建综合数据库,推动物联网智能化管理全面完善[3]。
结论:综上所述,工业信息化管理必须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受到传感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等成熟发展影响,物联网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在现代工业发展中,为了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应积极构建物联网网络,深化技术应用研究,提高物联网在工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袁明锋,田跃军,杨磊等.基于物联网智能车间的信息化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21(03):1-4.
[2]王沛.物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其在工业信息化中的作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15):106.
[3]汪海.物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其在工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4):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