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值对前列腺癌结节和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张秀茹

滦平县中医院,河北滦平,068250

摘要: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结节与增生结节在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下产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泌尿科MRI室2022年1月份到2022年8月份入院参与检查的患者(已有病理诊断结果)中对诊断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均为前列腺癌结节者,B组为前列腺增生结节者,比较MRI检查DWIADC值、检出率差异性,归纳影像特征。结果:A组结节外周带可见7例,多发性结节6例,B组均为中央带,且两组患者T2压脂信号强度分别为低(稍低)信号、不均匀混杂信号;DWI信号强度为高信号、不均匀信号(稍低信号);ADC图信号强度呈现正常信号与低信号,前者边界欠清晰,后者边界清晰。MRI检查DWIADC值诊断检出率98.18%,MRI诊断74.55%;ADC值(0.91±0.11)10-3/m㎡/s、(1.59±0.24)10-3/m㎡/s,组间数据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DWIADC值可精准鉴别前列腺癌结节,诊断价值突出。
关键词: 前列腺癌结节;前列腺增生;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DOI:10.12721/ccn.2022.15706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恶性病变鉴别中为其选择精度高的诊断方式,能提高诊断结果准确度。MRI作为临床诊治项目中优选诊断方式,在鉴别前列腺癌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癌变者初期少见典型病症,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如若通过定期参与MRI诊断项目,即可及早确诊,延缓癌细胞分化速度。此次研究中提出在MRI诊断中采取DWIADC值测量方式鉴别结节良恶性,能充分展现DWI特点,为临床医师对疾病的合理诊断提供关键性依据[1]。与单一MRI影像报告评估方法比较,测量ADC值显然可以增加前列腺癌检出率,为后续患者病情的积极控制给予保障。本文于本院检查室内2022年1月~2022年8月前列腺患者中选取55例加以研究:

1 患者档案与诊断方式

1.1患者档案

在研究中整理MRI影像学检查报告。参与者均为男性。选取55例参与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中患者最小年龄40岁,最大85岁,最短病程1个月,最长3个月。平均年龄(56.87±3.55)岁,平均病程(2.65±0.44)月。B组中患者最小39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56.68±3.46)岁,平均病程(2.66±0.43)月,最短半个月,最长4个月。临床诊断结果与参与者的实际年龄、病程无相关性(P>0.05)。医院伦委会组织已进行批复。

1.2 研究对象的选取与剔除范围

选取范围:(1)该研究中的参与者均具有完整的MRI诊断报告且参与检查时意识清醒,未见其它器质性病变;(2)参与者的档案信息真实准确。

剔除范围:(1)多发性恶性肿瘤以及生殖器官先天发育异常者;(2)精神病、抑郁症患者以及脏器重度损伤者;(3)缺少诊断报告或休克昏迷者;(4)维生素或补钙药物长期用药者;(5)免疫系统异常或肾脏移植治疗史患者。

1.3 诊断方式

此次参与研究项目的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并测量ADC值。在患者参与临床检查项目前,需要告知患者排空膀胱,而后进入检查室平躺在床位上等待检验医生的诊断。首先,采用平扫方式对患者的前列腺部位进行扫描,其定位灯焦点位于患者耻骨与前列腺中心⅓的位置上;其次,使用350×210矩阵T1WI序列进行扫描,且T2压脂重复时间550,回波时间69.5,以3mm间距与5.2mm层厚进行加强扫描;最后,在T2WI序列扫描中将间距与层厚参数设定为2mm与4mm,测量ADC值,以均值作为参考数据。参照MRI影像特征鉴别结节良恶性[2]

1.4 观察指标

(1)观察MRI检查DWIADC值诊断方式下不同前列腺病变影像特征分布情况;(2)观察不同诊断方式下前列腺病变结节检出率;(3)观察MRI检查DWIADC值诊断方式下前列腺癌结节与增生结节ADC值。

1.5 统计学方法

在临床诊断中将诊断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中实施统计学分析,以t/X2对计量计数资料展开检验,用(x̄±s)/(%)加以表示,若确定P值小于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MRI检查DWIADC值诊断方式下不同前列腺病变影像特征分布情况

结合表1数据:在对前列腺结节者的病变情况进行研究时,B组中的前列腺增生结节者结节部位集中于中央带(移行带),A组中前列腺癌结节者体现在外周带与多发性结节,数据对比有可比性(P<0.05),且影像呈现差异性特征。

表 1 MRI检查DWIADC值诊断方式下不同前列腺病变影像特征分布情况对比

13.png

表1中结节部位分布占比率对比得出X2=17.654(P=0.000)、6.148(P=0.013)、4.885(P=0.027),P值均小于0.05。

2.2 对比不同诊断方式下前列腺病变结节检出率MRI检查DWIADC值诊断

结合表2数据:在对患者患病情况进行诊断时MRI检查DWIADC值诊断下A组与B组的检出率均高于MRI单一诊断,数据对比有可比性(P<0.05)。

表 2 不同诊断方式下前列腺病变结节检出率对比

14.png

2.3 对比MRI检查DWIADC值诊断方式下前列腺癌结节与增生结节ADC值

结合表3数据可知:以MRI检查DWIADC值诊断55例参与者,对应的A组ADC值低于B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表 3 MRI检查DWIADC值诊断方式下前列腺癌结节与增生结节ADC值对比

15.png

3 讨论

在老年男性群体中,前列腺癌结节作为危及男性健康的高发癌症,多呈现病症隐匿、病因复杂特征。为获取高精度诊断结果,理应选取适合的临床诊断手段。该研究中测量ADC值,是因为在DWI中能清晰的观察病变组织微观形态,对组织的进展趋势可进行预判。由于前列腺部位分布的血管较为广泛,极易受组织分布特征影响,出现影像信息不清晰或错误记录情况[3]。而ADC值的测量分析,可凭借恶性病变形态特征(信号强度,边界清晰度等)确定结节良恶性。

结合上述研究数据证实:前列腺癌结节者的ADC值会呈现偏低趋势,且MRI检查DWIADC值的测量,能准确获取前列腺癌结节检出结果,避免因误诊引发患者病重死亡后果。学者杨红波[4]等人在其相似课题研究中确定该方法能为增生结节以及前列腺癌结节的精准鉴别提供可靠凭证,与笔者所述内容存在一致性,表示该方法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综上所述,MRI检查DWI测量ADC值可提高前列腺癌结节鉴别精度,能深入判定疾病良恶性,以此具备显著的鉴别价值。

参考文献:

[1]崔亚东,李春媚,韩思圆,等. 合成MRI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21,55(09):975-980.

[2]邢朋毅,马超,阳青松,等. 双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良性增生结节和前列腺癌的鉴别价值[J]. 实用医药杂志,2021,38(02):107-111+116+193.

[3]张沥,李陇超,张鑫,等. 双参数MRI纹理分析鉴别诊断移行区前列腺癌及增生结节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02):273-276.

[4]杨红波,金静强,刘燕. 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值对前列腺癌结节和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07):66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