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社区互助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的探究

张金花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本文探讨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社区互助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应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社区服务质量,促进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合作。本文还提出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注意事项,为高职护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学校-社区互助式”
DOI:10.12721/ccn.2021.15717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为全面加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的劳动教育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实践不足等,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学校-社区互助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以期为高职护理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学校-社区互助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的效果,本文选取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社区服务质量,促进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合作。具体而言,该模式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1.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和社区需求,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需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

2.整合学校与社区资源:学校与社区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导师资源,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锻炼自己,提高技能水平。同时,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合作也有助于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3.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请教老师或社区导师,形成有效的学习反馈机制。

4.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包括社区服务、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并熟悉实际工作环境。

5.教学评估与反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反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机制。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校-社区互助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教学模式,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改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孔丽.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3(1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