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赵红梅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第三中学校 151500

摘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各界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初中时期,学生在学习中一般包括了自主学习与被动接受二类。能自觉、主动学习的学生往往具备了勤学、会做、善思的基本素质,而被动学习的学生会出现了厌学心态。所以,在初高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要重视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引起他们的关注,让他们乐学、善做、会学,并做好老师对他们的知识方式引导,使他们得以进一步了解、熟练地运用学科知识,从而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初中数学课程中培育学生独立学习意识的方法,以便有助于他们获得良好的成长。
关键词: 初中数学基础;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33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前言

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往往存在着相当的深度与难度,许多时候学生面临问题无法坚持,选择退却,在数学学习的途中容易自暴自弃。但是,一旦学生具备很好的独立复习意识,就可以产生学习动机与复习信心。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育,从多个方面正面指导学生,因材施教,并深度发掘他们的社会功能。同时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赋予学生充分的知识与空间,使他们积极地思考、研究问题,并可以有理有据的指出问题,边思考边探究,从而推动他们的健康成长[1]

二、初中数学课程中培育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符合数学学科的需求

数学知识点的理论性、逻辑性、抽像性都比較强烈,因此学生在理解与把握上难免存在着一定问题。数学课程的主要优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演绎、学会分类,从而发散学生思路。通过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性、积极地投入教学,通过共同研究与探讨,把所学知识内化,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达到了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

(二)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在我们的大背景下,初中的数学教师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能力,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并积极地配合他们的教学活动,勇于提出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必须合乎当前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老师在教学上就必须及时转换角色,做学生导师、聆听者,让学生在上课时接受有效提问,并适当地发散思考,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其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自主学习,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与反省,在这个阶段学生就可以主动找到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并及时寻找合适的方式。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个人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不断地学习,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个人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在数学课程中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中的自主学习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教学对策、教学驱动力、逻辑思维等几个方面,每个学生必须养成自主独立学习的习惯,并制订合理的学习对策,在课上保持良好的学习情况与质量,在课后维持对教育的端正心态,并强化与掌握知识点,才能提升数学的学习效果。在每个学校中,由于各个年级的学生数学水平差异,所以老师也必须理解这种差别,并合理进行授课教学,帮助每个学生做好数学学习。有的学生数学学习意识比较好,思维能力甚至可以达到高中生数学的水平,可是有的学生成绩就略好。针对此,老师应该训练他们的预习活动,有效指导他们在课中对有关知识点的掌握,以便在教学中深入开展预习教学活动。如在讲授“立方根”的基本知识前,在课中班内老师应给他们安排预习工作,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立方根,什么叫开立方。在讲授中老师可与他们讨论对这些基本知识的掌握、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采取的方式、面临的问题等。

在预习中,学生会出现了一些较难掌握的概念,这部分也就是老师必须着重介绍的教学内容。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培养数学与阅读能力。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先确定复习的重难点知识,再根据重难点具体内容加以攻破,并对部分学生无法掌握的数学语言加以标注。学生可着重记住无法掌握的部分内容,或是暂时跳过无法掌握的部分,等学会了其他部分的知识点之后,再回头重新学习不能把握的知识点,如此问题便有机会迎刃而解。自主预习活动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获得很大的提升,学生会比较专心,有助于学生通过朗读、观察、验证等活动对新重难点知识加深认识并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

(二)培养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在初中的数学课程中,老师除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以外,还要训练他们的多种技能,不但使他们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使他们懂得运用知识方法,使他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找出合理的知识途径,并以此提升知识质量。在教学中,老师要帮助他们了解自主学习的途径,并根据课本,逐渐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探究、观察、思索、分析,并一点点地累积自己的知识点。当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困难问题时,老师应该让他们独立地思索,并能够向他们给出一些思考的提示,而不需要老师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老师应该使学生有充分的思索时间,并以此获得经验与成就感。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会出现厌烦的心情。老师不要让他们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是讲求方式方法的,他们了解知识方式后,知识方式就可以完全打通,学起来也不至于觉得吃力,可以对所有知识点充分消化了解,从而懂得应当如何正确应用,建立一个整体的认识架构,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独立认知水平[3]

而在讲授“二次函数”前,许多学生无法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时学生就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创设问题情境并帮助他们深入研究二次函数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让他们利用绘画图表的方式归纳出内容的基本性质,包括了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形式,并总结出每一类形式的图象特征、对称轴及其顶点等的具体信息。经过老师这样的思想指导,他们就可以主动、自发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并对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也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创设情境,以兴趣带动自主学习

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很大作用,老师要改变课堂沉闷的学习环境,在传授课程中应倾注更多的热情,注意语言艺术和个人艺术的培养。活动的课堂形式可以增加教学效果,但教师也应采取有效方法使课堂生机勃勃、乐趣无穷,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课堂可使某些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意象化、有趣化,有利于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品质。

综上所述,对学习技能的培训将有助于培养的灵活性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应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自主学习中寻找方法与信心,进而真正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李文平.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0).

[2]聂春焕.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56).

[3]施婧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学科素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