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研学旅行教学设计与实践

冯小兵

宁夏西吉中学

摘要: 丹霞地貌是发育在巨厚的红色砂岩、沙岩、砾岩经地壳抬升运动和流水侵蚀、溶蚀、风化剥落、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所形成的丹崖峭壁、石峰林立等特殊地貌,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本文选择宁夏西吉县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为研学旅行地,以西吉县某高级中学学生为研学主体,以火石寨的地形地貌及植被景观为研学主题,进行研学旅行设计与实践。实践表明,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研学旅行;地理核心素养;丹霞地貌
DOI:10.12721/ccn.2023.15711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地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受到社会普遍重视,作为新时期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新的抓手。新课标要求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应具备能够运用地学知识,借助一定工具,独立完成各种地理活动,形成一定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但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空限制,当前学校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方面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近些年来,教育部相继提出要在中小学生中推进研学旅行研究及实践,这恰好满足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地理实践是高中地理课程重要方面,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依托实践活动,比如,开展研学旅行、户外实践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作为野外实践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在真实地理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整合分析,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基点,通过西吉县某中学火石寨研学旅行活动,探讨如何使研学旅行在实践中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研学活动方案设计

指导学生通过实地勘察,查阅资料,制定研学方案、实施研学过程和撰写研学报告是本次研学活动的核心。通过学生志愿报名的方式,确定本次活动策划者和成立本次研学组织机构。(以下是学生制定研学活动方案)

XX中学高二(19)、(23)班研学旅行方案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改,让学生能够在旅行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组织高二年级部分学生赴西吉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去认知社会,体验集体生活,领略人文自然教育资源的无穷魅力。

一、研学旅行课程目标

1.研学旅行是学校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旅行中感受优美自然风光,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意识。

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3.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在身体、心理、情操、品德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4.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意识。

二、研学旅行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组 长: 学生担任

成 员:各小组组组长

指导老师:

三、活动参与对象

1.活动参与对象:高二19班、高二23班部分学生

2.坚持自愿原则,报名参加的同学,须填写《申请表》,经家长同意签名,组长审核后,获得参加资格,报学校备案。

3.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身体健康良好,具备坚强意志,吃苦精神,能够长途步行,学生购买意外保险。

四、前期准备工作安排

1.3月中旬制定研学方案,向学校提交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申请报告,征得学校同意后,申请相关经费支持,准备报名审核工作。

2.4月初完成报名审核工作,组建研学小组,召开组长会议,部署本次活动。

3.4月中旬,开展研学培训工作,主要针对研学中的安全意识、实践活动的组织、研学调查实施及地理测量方法、研学报告的撰写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

评析:研学方案完整详实,能够将本次研学活动背景、目的、研学过程、组织机构以及安全经费保障等做了详细的安排。这是集体合作的成果,通过方案的制定过程,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团队意识,提高学生活动组织能力。

二、研学教学设计

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宁夏西吉县城以北15千米的火石寨乡。东距六盘山140千米,须弥山景区28千米,总面积97.95平方千米。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分布区,也是中国迄今发现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火石寨丹霞地貌连片分布6000公顷,跨度达33千米,海拔2100米至2450米。

(一)研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及活动内容确定活动目的1.认识地形地貌,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环境中辨认山谷与山脊、 山峰与鞍部、陡崖等地形,同时,掌握火石寨丹霞地貌的成因及特点;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火石寨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3.践行课程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地理心素养。依照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特点,科学设计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

(二)前期准备:为培养学生活动策划、实施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共同制定活动方案。根据研学方案,研学旅行工作小组将参与本次研学的学生按每组8人分为16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做好研学准备。

1.确定考察点:到火石寨选点,确定主要考察点,并准备考察问题。

2.做好研学前教育工作,学生8人一组,做好安全教育、相关考察知识和方法教育、研学报告撰写等,同时自备干粮、运动饮料、防晒霜、创可贴、风油精、巧克力、湿巾、穿运动鞋。

3.研学考察工具准备(小组准备),包括铅笔、橡皮、A4纸(自带垫板+夹子)、1米长木棍、卷尺、记录表、照相机、含GPS和指南针的智能手机。

4.撰写研学方案,要取得学校、相关部门和家长的支持。比如向学校提出研学活动申请,得到学校的支持;向火石寨管委会提出协助研学申请,获得门票优惠和相关场地使用;召开家委会,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三)研学实践过程

研学当天早上8:00,大家准时到达学校门口。各小组按照老师下发活动设计中内容有序开展活动。

实践考察1:识地形,明特征。本次研学旅行围绕火石寨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围绕丹霞地貌展开,认识山脊与山谷、山峰与鞍部、陡崖等地形特点,学会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分辨。

评析:学生通过沿途观察记录,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的辩识各种地形地貌,说明其特征。

实践考察2:探究丹霞地貌成因及特点,并借此掌握外力作用在地貌塑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引导学生回顾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使学生明了火石寨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沉积,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形成的,他是中国丹霞地貌的主要组成。

评析: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地貌形态特征,推测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并阐述该地质作用原理。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的能力。

实践考察3:通过智能手机中指南针及GPS功能确定火石寨坐标和测量不同观测点的高程。学会通过纬度换算地方时,测量太阳高度角

评析:通过学生测量计算具体的地理数据,使其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地理事物,培养学生地理测量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地理运算的思维能力。

实践考察4:火石寨自然带垂直分异。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了解火石寨区域气候特征,同时观察沿途植被状况(智能手机下载视图软件)了解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

评析:通过手机识图(植被)软件,结合地理测量高程,收集不同海拔高程的特有植被信息,分析植被分布的差异性,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

(四)交流与评价

为加深对活动的意义,充分发挥研学旅行教学效果,回到学校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各组长的组织下,根据研学任务和研学过程中收集的资料,撰写研学报告,制作10分钟的PPT展示研学程、结论与思考,准备汇报形式和答辩素材。      作为一节地理实践课,教学效果评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组长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四个部分,对小组及组员研学过程的表现及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总结与反思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及实施目的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地理实践力,使学生能够走进大自然,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体验知识生成和运用过程。

学生在火石寨小尺度区域内对区域景观进行认知,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和地理问题,使学生运用综合思维,运用地理工具和地学原理,在真实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解决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研学实施过程中,笔者通过观察及与学生交谈,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实施地理测量时,操作思路模糊,有些盲目不知所措;对于大量的资料不能够梳理帅选,整合有效信息;在研学过程中,往往走马观花,不能够准确收集信息;在实际环境中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较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我们的地理教学是在学校教室里开展的,我们的地理知识是来自于书本中,缺失了地理学科的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地理学科的实践性,我们的地理教学应该走出教室,摆脱书本,走进大自然,带领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探究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熊椰.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与实施—以静泉山研学活动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