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升高,因此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已经成为当下非常热门的一项工程,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矿山开采施工作业的效率得以提升。结合我国实际的矿山生产情况,针对地区的地势以及地质环境,进一步提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工作中出现矿山地质灾害的原因,以及做好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将为提高我国矿山施工作业的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
1.1山体滑坡
在进行矿山开采过程中,遇到的岩体往往会出现斜坡这种人为活动将会破坏坡体原始的应力平衡,由于掩体主要是,由松散的土层,碎石土和散落在坡面的碎石块等物质组成,因此在破坏应力平衡之后将会降低坡体的强度,导致在雨水天气抗剪强度进一步下降,从而发生山体滑坡,此外在进行矿山的开采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挖掘作业也会降低当地土层的稳定性,导致出现矿山山体滑坡现象的概率进一步提高。
1.2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也是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现象,主要是由于矿量减少,支撑力降低以及灌注受损所产生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物质质地本来较为松散的矿山地区,在出现地面塌陷的概率也将会提高。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产资源埋藏较深,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对采空区域进行回填,也非常容易引起地面塌陷问题,加上矿区的气候调,现对眼屎的影响造成岩石在短期内出现软化和裂痕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坍塌现象发生几率。地面塌陷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地表工程活动,更会威胁,矿山开采区域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还会引发更大的淹井事故,造成停工停产。
1.3地下水位存在异常
在矿山开采区域中,如果出现地下水位异常问题,将会直接提高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此在进行财产准备工作时,一定要勘测矿山区域的涌水量与突水量,保证满足日常生产条件的前提下,才可以继续开展后续的生产作业。在实际开采工作过程中,许多开采的区域并不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不用考虑水位因素的影响而继续展开作业,但是矿井地下水如果持续出现裂缝渗水以及地表降水等因素作用的时候,就极易出现涌水量与突水量巨变的情况,使得原来安全的开采区域会受到地下水的威胁。此外地下水位变化更会引发溃沙涌泥堵塞地下溶洞的严重事故,甚至会改变矿山原有的地质结构,从而引发更加危险的山体崩塌,造成无法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针对矿山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2.1提升法律保护意识
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矿山开采区域地质结构的勘测,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所有工作人员普及相关法律,通过宣传活动和培训工作,帮助所有矿山开采区域的工作人员树立科学防护意识,同时结合实际的矿山开采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完整的工程管理办法,通过这种方法让所有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重视灾害防治工作,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提高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了解,最大限度上减少人为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发生矿山地质灾害的几率,保护现场所有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2加强对重点区域的防治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比如在生产重点区域就需要开展,更加具体和完善的防治工作,而对于其他非重点区域来说,只需要开展一般的防治工作即可。在对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相关技术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周边进行全面详细的探测,掌握区域实际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构造之后进行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预测,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避免是攻重点区域产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同时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开采区域,一定要做好严格的防护措施。特别要注意的是完成矿山开采工作,以后也要做好开采过后的善后处理工作,最大限度上减少人为开采活动,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尽可能的将第一矿山区域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
3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3.1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估
矿山开采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综合性,除了日常生产与安全管理部门以外,还会涉及地质结构,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在开展实际的矿山开采工作之前,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考察与研究,在开采过程中通过结合实际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施工,此外开采过后也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作。为了更好的保证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结合合理全面的考察数据,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在复绿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外来物种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进行损害。
3.2落实地质环境治理督导工作
矿产的开采工作往往需要,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或是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恢复工作,通过一定的恢复使得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降低,目前我国虽然已经针对矿山开采活动出台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发挥出最大的管理作用,因此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提升督导工作的力度,针对施工单位具体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提升施工单位具体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3.3加强植树造林复绿
矿山开采区域结束,工作之后,往往会出现一定的环境破坏,因此需要对矿山区域进行植被复绿的工作,通过种植绿色植物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重视开采作业之后进行矿区植被的恢复,根据当地实际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种类进行种植,通过提高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发展过程中需要矿产资源的支持,因此开展矿山生产活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地质灾害,这将会限制资源开采工作的质量,甚至给现场的工作人员带来生命与财产的威胁,因此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通过一定的地质环境保护政策,进一步提高矿山开采活动的安全性,通过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地质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为矿产行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永乐.矿山地质灾害恢复治理分析[J].科技风,2021(20):113- 114.
2.董庆阳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多元化治理方法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 ,2021(04):241-242.
3.赵渊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及其地质环境保护问题 [J].科技经济导刊 ,2021,29(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