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幼小衔接视角下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王倩倩

安徽省合肥市中海原山幼儿园,230000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儿童自制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良好的自制力的培养,能够保证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与人交往时,能够保持正常的沟通。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持续地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价值进行研究,并持续地对其重要性进行讨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也会变得更加有效,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性也会越来越明显。本文着眼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与规划,目的是促进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持续提高,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将有针对性的制定重点政策。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小衔接;自我管理
DOI:10.12721/ccn.2023.157305
基金资助:《幼小衔接视角下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立项号:HJG23095
文章地址: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对其升入小学至关重要,在厘清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应为幼儿提供自我管理的实践空间,使其在日常生活及游戏中获得自我管理能力。

一、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

从促进孩子们独立性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鼓励孩子们做自己的事情,孩子们可以自己独立整理床,玩具,书籍,洗手帕,擦桌子和椅子,并采取轮流做值日的办法。我们将使能够通过诸如工作之类的活动来培养对劳动和清洁的热爱。从培养孩子们对规则的认识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强调,孩子应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来遏制其不良行为。例如,排队时不要拥挤或大声喧闹,玩具也应该在玩完之后摆放到正确地放置;不要抢夺他人的玩具。为了让幼儿从小就知道,对集体生活有一定的限制。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并展示他们自己的意愿和素质。

二、运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游戏的本身都会具有某些规则。幼儿在游戏中将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学习不同的社交和行为准则,操纵不同的玩具,并主观地遵循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它逐渐转变为意识,并通过游戏的操作活动实现了目标意识的内在化,实现了目标意识的外在化,并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内化。由于客观性是由他们自己控制和协调的,因此儿童逐渐养成特定的行为和习惯规则。从控制到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形成。学会遵循游戏的顺序,学会等待和合作,并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游戏中,需要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排队购买东西,排队收取钱款并与同伴一起玩,还可以遵循一些简单的社交行为规则。例如,体育游戏通常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而竞赛游戏则在同组的孩子在等待时互相鼓励和提醒。老师提出的游戏规则将继续改善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并逐步加强集体观念。

三、制定公约,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幼儿自我管理中,遵守规则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为了确保幼儿的生活、学习和游戏可以有条不紊地、安全地、顺利地进行,我们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制定规则,并遵守规则。例如,在制定“班级公约”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孩子们通过讨论,协商,投票等方式来确定自己的规则。在出现新问题的时候,再一次对规则的内容和制定方法进行讨论,让孩子在做出自主决策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和自律,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家教也应与家教同步,制定家规。如「自助式」,让孩子自己铺床;“礼貌公约”,注意倾听他人讲话并作出回应,等等;比如“外出公约”,外出时不要到处乱跑,不要乱扔垃圾等等。

四、结合言语,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为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必须首先先学习好语言。例如,当一个孩子想做某事时,他首先应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例如“我想做什么”,然后自己做。因此,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并增强其说话功能以调节其行为。该活动首先向孩子们提出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激励他们控制自己,克服困难并指导他们继续实现既定目标。在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语来限制自己的行动,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即在行动之前的行动规划与目的。例如,在读书时,首先要让孩子们谈论他们在读书前阅读的规则,如何读书,他们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可以说和理解的内容。读书时,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孩子谈论读书的规则。现在,孩子们便可以在说话和行动中遵循好规则。

五、家校同心同德,齐抓共管

幼小衔接既是大班幼儿家长最关心和最焦虑的问题,又是幼儿园重要的一项教育活动。幼儿园应该把课程作为支点,在学习环境、一日生活、区域活动、主题探究、集体教学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同时与家长进行联动,明确哪些教育活动需要家长引导和配合。一方面,增加和完善了幼儿自我管理的内容和具体规则;透过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自立自立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进行自我管理。包括「整理自己的东西」,例如叠好被子,整理好书包,培养孩子管理东西的能力;“课间10分钟”,培养幼儿对音乐信号的聆听和自我管理行为;“值日生一日负责制”指的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来完成服务集体的各项活动,从而使孩子学会与同伴合作,并为他人服务。家庭互动,促进幼儿自我管理,形成教育合力;父母应该自觉地让孩子们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是个独立的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对于幼儿在自理能力(如叠被子)、物品整理(如玩具分类摆放)和任务管理(每天在家阅读10分钟)方面的具体要求,家长应该与幼儿园保持一致。

六、结束语

总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渗透于幼儿园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幼稚园,教师应遵守行为守则。也要学会遵守国家和社会的规则,教师和家长必须要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并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感。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制力越来越强。老师,父母和孩子们将继续努力,并希望他们为通过自制而取得的各种成就感到自豪。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探究[J].罗中会.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

[2]大班幼儿一日活动时间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J].包黎黎.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