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儿童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儿童流行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王壮壮 马香萍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 支气管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是目前儿童中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两者均对于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大,哮喘及鼻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性别、过敏体制、遗传因素等)及可控因素(感染、烟草、屋尘螨、花粉、肥胖等),不可控因素我们无法干预,因此了解可控因素对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发病率的降低、预防、控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所以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了解患者、过敏原暴露和血清特异性IgE致敏的统计变量,然后评估与过敏原相关的变应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致敏特征,从而达到预防及控制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
关键词: 过敏原;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DOI:10.12721/ccn.2023.1570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特征性疾病,以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AR)也叫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一种有特应性个体暴露与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粘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两者均对于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大,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过敏性鼻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甚至加重支气管哮喘,使哮喘更加难以控制。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达3.58亿,患病率较1990年增加了12.6%。亚洲的儿童哮喘达95%以上,今年来哮喘平均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主要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尤其近几十年来,由于环境和工业暴露的增加,变应性疾病的流行率有所上升。由于现代生活环境中抗原性物质逐渐增多,过敏性疾病呈增长趋势,目前全球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22% ~ 25%,其中,儿童约占过敏性疾病患者总数的40%[1-2],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成长。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升高,形势严峻,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种疾病。

1.过敏原、过敏反应及并发过敏性疾病的机制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亦称为变应原。自然界中过敏原多种多样,不同国家和地区常见的过敏原不尽相同,且过敏原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故明确过敏原是诊治过敏性疾病的重要环节,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气候特征、经济水平、生活饮食习惯等差异较大。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有尘螨、花粉、真菌菌丝和狍子、蟑螂、宠物或动物皮毛分泌物或排泄物。世界变态反应组织白皮书将环境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尘螨是室内最常见、最主要的过敏原,花粉是室外最常见、最主要的过敏原,两者均可引起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本文通过新疆地区18种常见过敏原试剂(屋尘螨、花粉(白桦树、英国榆树、爆竹柳树、白杨、地中海柏科树、悬钤木)、德国蟑螂、烟曲霉、青霉菌、豚草、艾蒿、藜、小麦、狗牙根、芦苇)在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儿童胳膊上进行点刺实验得出各自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初次接触致敏后,再次接触同一抗原物质刺激时,所产生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反应。其中,以特异性IgE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发生速度最快,常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可出现临床症状。研究表明在无过敏性疾病的情况下,IgE表达受到严格的调控,而过敏原能选择性的激发辅助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Th2细胞,引起IgE应答。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抗原递呈的树突状细胞使原始T细胞对过敏原敏感,并引导其发展为过敏原特异性T辅助2细胞,这导致炎性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产生,并触发B细胞产生过敏原特异性IgE[3],IgE是导致I型变态反应的主要抗体,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但在I型变态反应患者中含量明显升高,且在血清中Ig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炎症介质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伴随着人体循环中IgE水平嗜酸性炎症的增加。分泌的IgE能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使它们对过敏原敏感,释放组胺、胰蛋白酶、半胱氨酸白三烯和血小板激活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影响以水肿、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为表现的早期过敏反应,早期诱导反应的产生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招募炎症细胞导致炎症,表现为黏液分泌过多、气道炎症、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称为晚期过敏反应。

2.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联系

过敏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以发作性喷嚏、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鼻粘膜炎症反应性疾病。当机体被变应原致敏后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会与效应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使效应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引起速发相过敏反应。炎症介质的释放还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表达或分泌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及细胞因子等,募集和活化免疫细胞,导致2型免疫反应占优势的炎症反应持续加重,为迟发相过敏反应[5]。支气管哮喘是以阵发性或持续性喘息、胸闷、咳嗽,多变而可逆的气流受限及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多种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机体对外界过敏原的免疫耐受缺陷,出现Th1/Th2型免疫调节失衡,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平滑肌细胞损伤。在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其他介质的作用下,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交联,通过一种钙依赖的快速脱颗粒并释放介质,诱发早发相超敏反应导致气道痉挛。对于部分患者,在早发相反应后的数小时,多种固有免疫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和适应性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可释放多种介质诱导气道平滑肌细胞收缩,介导迟发相过敏反应[6]。儿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具有的共同点均是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性慢性气道炎症疾病,通过测定血清特异性IgE可直接或间接反应集体对特异性过敏原的敏感性,因此是临床防治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步骤。通过过敏原致敏后均大量表达Th2型辅助性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可同时产生炎性介质导致上皮细胞受损以及气道构造的改变。鼻腔和支气管粘膜的炎症反应史导致粘膜反应的直接原因[7]。过敏性鼻炎早期如能做到有效控制和体质改善,可大大减少发展成哮喘的几率,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如果减少过敏原的吸入及接触,可以远远减少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发生。

3.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3.1抗变态反应性药物治疗 应用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有效降低哮喘发作及加重,并改善哮喘的预后。给予常规剂量的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有效预防哮喘的发作,给予加倍剂量的药物即可改善哮喘并发症状,该药联合伪麻黄碱同时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可明显改善鼻塞、哮喘症状,提高呼气流速峰值水平。[7]在治疗过敏性体质儿童时,如果能够在早期治疗中连续给予抗变态反应药物,哮喘的发病率就可得到降低,但该药副作用较大,故在临床中应用较少。

3.2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最有效的抗炎药物,经鼻或口吸入用药具有较强的呼吸道局部抗炎作用,在减轻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症状的同时降低了气道的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控制方案,但据统计,由于哮喘儿童父母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药物正常利用率仅为10%-30%,依从性差[8],故不能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发作,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

3.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 非糖皮质激素抗炎药物,对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均有治疗作用,它可同时控制上、下呼吸道的病变,在过敏性疾病中较为常用,但是不作为首选药。

3.4脱敏治疗 又称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过敏性疾病唯一的对因治疗方法,临床上确定过敏原后,通过反复注射或其他途径与患儿反复接触,提高患儿对过敏原的耐受性。此治疗方法因需要反复引起过敏反应,较为痛苦且易出现危险,故在临床上极少应用。

3.5单克隆抗体疗法 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结合从而减轻呼吸道参与严重的免疫系细胞数量,改善合并过敏性鼻炎及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该疗法效果昂贵且需皮下注射,故现在临床上应用较少。

4.过敏性疾病与环境的关联

据统计过敏性疾病已跃居为全球疾病的第6位[9],对全人类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健康威胁和经济损失。然而,到目前为止,过敏性疾病在人群中的高流行率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人们仍然受到疾病的困扰,这说明人类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仍然不足[10-11]。过敏性疾病在全球流行的增加主要归因于环境因素,提示控制环境暴露可能对易感个体的变应性疾病有保护作用。因此,识别过敏原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过敏性疾病的流行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中涉及的各种环境过敏原密切相关,包括尘螨、霉菌、花粉和动物皮毛,而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关键在于发现过敏原并避免预制接触或进行免疫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过敏原与过敏性疾病密不可分,患儿接触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随之可导致过敏性鼻炎或哮喘,而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高危因素,威胁家庭的经济负担及患儿的心理健康,而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治疗效果也往往达不到预计效果,故过敏原谱检测的研究可以更加帮助了解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儿童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国地域辽阔,地形、气候和经济条件不同,植物种类也不同,我国各地过敏原谱也不同,故需要更全面的研究新疆地区的过敏原谱,为预防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发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及帮助,从而达到减轻家庭及儿童的经济及精神的双重压力。

参考文献

[1]赵京,柏娟,申昆玲,等. 北京、重庆、广州三城市中心城区0~1 4岁儿童过敏性疾病问卷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 2011, (10): 740-744.

[2]Gary W K Wong,Ting Fan Leung,Fanny W S Ko. Changing prevalence of allergic diseas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J]. 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3, 5(5): 251-7.

[3]赵鑫玉,吴晓梅. IgE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及抗IgE治疗[J]. 临床肺科杂志, 2018, 23(7): 1325-1328.

[4]刘茹,黄鸣剑.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联合酪酸梭菌对改善婴儿湿疹的作用观察[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2): 198-199, 207.

[5]高翔,林航,唐华平.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进展[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 50(12): 1398-1402.

[6]薛璐,郭胤仕. 食物过敏与支气管哮喘_薛璐(1)[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8, 12(6): 660-664.

[7]付卓, 郑跃杰. 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相关性研究进展[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4):5. 

[8]Choi Bong-Seok. Eosinophils and childhood asthma.[Z], 2021: 60-67.

[9]陈香梅,张亮,齐立明,等. 北京地区323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的季节差异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0): 1180-1184.

[10]Muraro A,Roberts G,Worm M,等. Anaphylaxis: guidelines from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Z], 2014: 1026-45.

[11]F Estelle R Simons,Motohiro Ebisawa,Mario Sanchez-Borges, et al. 2015 update of the evidence base: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anaphylaxis guidelines.[J]. World Allergy Organ J, 2015, 8(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