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中超规划开发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陈东阳

七台河市勃利县自然资源局,黑龙江勃利,154500

摘要: 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包含了多种自然要素的综合体,不仅仅是指土地本身,还包括了植被、水文、气候等,是社会活动的空间环境,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基于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政府对土地采取了极为严格的管理措施,但是在管理中出现了超规划开发问题,难以保证土地管理的效果,所以本文针对超规划开发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理顺土地管理思路,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协调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的解决方法,构建严谨、科学的土地管理机制,杜绝超规划开发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土地开挖
DOI:10.12721/ccn.2021.15703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经济资源。由于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超规划开发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得到不合理的利用,形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无法满足当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因此,需要土地管理相关部门,针对土地超规划开发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明确问题的出处,以便于及时扼制与解决超规划开发问题。

1.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超规划开发问题

1.1土地管理不够严谨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由于前期规划开发调研不到位,土地规划编制存在不足,或者是土地管理出于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超前开发应用规划之外的土地资源,未能完全按照土地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导致土地管理不够严谨,甚至是出现了烂尾工程。此外,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建设对于土地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建设用地紧张,从而引起了超规划开发问题。我国国土面积虽然处于世界第三,但是人口超过14亿,土地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管理需要严谨科学,然而部分地区存在着土地管理漏洞,土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荒废了一些土地资源,需要引起土地管理的重视。

1.2监督不到位

土地资源规划开发以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为主导,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进行土地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但是监督管理责任未能落实到人,或是监督管理职能不够明确,导致土地资源规划开发工作缺少有力的约束,进而形成了超规划开发问题。部分土地开发项目在审批手续不健全的情况下开展,不仅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同时还形成了后续一系列的问题,影响较为深远。

1.3土地规划开发不均衡

现阶段,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逐渐扩大了城市空间,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并且城市的功能越加的多元化,这些都需要城市建设用地的支撑。土地管理部门在规划和开发工作中,面临着土地合理配置问题,城市核心区域的土地紧缺,市场对土地的需求量大,促使超规划开发现象的形成,而城市边缘地带土地资源丰富,市场需求较小,那么相应的规划开发也就变少,导致了土地规划开发不均衡问题,影响到土地整体的管理效果。

2.土地资源管理中超规划开发问题的解决路径

2.1理顺土地管理思路

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压力,以及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城市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土地管理部门要明确和坚守土地使用和开发规范,与城市正常合理的规划发展协调一致,不搞超规划开发,透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要制定目标规划,把握土地管理的整体趋势,严格审查土地使用机制,监督监管土地的开发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地段位置较差的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发展,平衡开发土地资源,降低城市生活和生产的成本。

2.2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土地规划开发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土地与人员两个方面,应通过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设,为土地规划开发提供管理支撑,提升土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保障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一方面是人员管理,首先要加强土地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熟知土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审查批复的准确性,并明确土地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将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执行到位;另一方面是健全土地管理的监督制度,对土地审批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管,有效预防超规划开发问题的发生。以及增强监督审查的力度,在接受申请和审批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积极认真的履行依法监督的职责,实行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绝不姑息任何非法操作。

2.3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协调发展

为了解决城市土地规划开发失衡问题,缓解城市核心区域用地的紧张局面,应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合理进行土地规划开发,为城市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土地资源。建议将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进行结合,两项工作虽热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但是其工作存在着交集,土地管理工作辅助城市规划,根据城市规划的内容,进行土地资源的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则根据城市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等的设计,两项工作互为补充,相互协调发展,以彻底解决土地超规划开发问题。

2.4缩短土地复垦时间

土地复垦主要是指在生产建设期间,由于不同原因,如挖损原因、塌陷原因等,对土地造成破坏,从而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使得土地资源能够恢复到正常可利用状态。在土地复垦期间,要结合具体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对于垃圾压占的土地要及时清理,然后对土地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土质符合相应标准后,才可以开展生产等工作。在土地复垦中,要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使复垦区域人地矛盾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当地有关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2.5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耕地事关粮食安全,在土地规划开发中保护耕地是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在以往的土地资源规划过程中,部分耕地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出现了占用耕地问题,使得耕地资源遭到了破坏。所以,要在土地规划开发工作中,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将优质耕地列入到重点保护范围,使优质耕地的地位得到有效提升。对于一般的农田土地资源,必须要经过省级部门的批准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合理使用,以此保证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学习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更加平衡。通过对耕地的规模进行控制,可以保证土地资源供给的合理性,促进城镇化建设的规范化发展。对于耕地资源的配置,需要充分把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土地资源的质量、数量及用途进行科学分配。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而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尽量放缓脚步,按照土地规划流程来开展工作,避免出现城市盲目扩张的情况,使土地规划利用的合理性得以提升。

结语:土地管理工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十分重要,通过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发挥土地本身的最大价值,或利用土地去创造更大价值。然而由于土地管理中的超规划开发问题,影响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需要针对问题形成原因进行深度的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以此尽可能的规避超规划开发问题,保障土地资源的利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斌.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J].区域治理,2016,(15):2.

[2]余强.基于城乡规划建设的土地资源管理策略探究[J].南方农机,2011,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