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是一项重大的创新,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双减”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双减”的要求。只有契合学生学习实际,才能称得上高效。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即使作业再尽善尽美,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参与性,也不能被称为优质的数学作业。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重视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展现数学的魅力和精彩,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发展。
一、明确作业目标,做到重点清晰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喜欢搜集各类题目,然后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的作业训练形式,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缺乏目标的指引,知识作业训练的重点不够突出,作业的效果难以凸显。就作业实质而言,应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对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而言,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才是其核心任务。数学教师对作业目标的设计应做到心中有数,紧扣目标,设计相关的作业,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周长的内涵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对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有2块正方形木板,周长都是24分米,将它们拼在一起,周长是多少分米?作业出示后,学生很快就解答出了结果:24×2=48(分米)。显然,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不够深刻,对此,教师追问:“所拼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分米?宽是多少分米?”问题驱动学生进入了思考,学生首先计算出原正方形的边长:24÷2=6(分米),在此基础上,得出所拼长方形的长是12分米,宽是6分米。然后依据课堂中所学的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得出了最终结果。当前,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设计作业时,应摒弃传统的作业设计思路,应当精心剖析教材,紧紧扣住教学目标进行作业设计,这样的作业才是高效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设计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为良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去学习。具有趣味性的、形式多样的作业,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挑战,一种享受,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激发出来,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人打扰。小学数学作业,要多一些生动,新颖一些,有趣一些,教师运用各种方式,把丰富知识,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融入作业当中。在学习了“小数乘法”之后,为了巩固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设计一种“闯关游戏”,将小数乘法的计算按照简单到困难的顺序分为四道关卡,学生通过一道关卡,可获得一张关卡通关图片,由此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大多数人都通过了闯关,并且获得奖励,每个人都很开心,希望下一道关卡还可以再获得奖励。用充满乐趣的游戏来代替枯燥无味的练习,学生很乐意完成。除此之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业的时间不能过长,教师要给他们布置一些需要口头表达的作业,也就是把当天学到的数学知识说给家长听,这样既能对新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又能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家长也可以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三、设计随堂游戏作业,发散数学学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可以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作业设计中,引入游戏模块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作业的热情,强化他们的体验感,使得他们可以主动探索学科知识,发散数学学科思维。教师在具体设计游戏作业的时候,应该实现娱乐性与知识性的统一联动。教师应该保证游戏作业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但与此同时,游戏作业也要蕴含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到这些知识,不能过度沉浸在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得他们在游戏互动过程中思考深层次的知识,实现思维碰撞,培育高阶学科思维。这样一来,游戏作业就可以深入到学生内心中,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各类学科知识。比如,在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随堂游戏作业,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可能性》的教学关键知识点就是概率,但教师直接进行这类知识的讲解,会导致课堂教学非常枯燥,同时学生也很难理解这些知识。基于这种考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还原教材中提及的“摸球游戏”。即教师在盒子中放五个球,分为红球和黄球。学生从盒子里随机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以后放回盒子。记录二十次以后,猜一猜盒子里哪种颜色的球多,并试着说出黄球和红球的具体数量。这个游戏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概率,并且尝试使用概率知识来解答问题。在猜测黄球和红球数量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遇到阻碍,不知道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自主探索计算黄球与红球数量的方法,发散他们的学科思维。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优化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新途径,有助于开创崭新的局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体验心智成长的快乐。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践行“双减”政策的要求,设计多元化的数学作业,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方芳草.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家长,2022,429(35):28-30.
[2]覃爱香.“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237(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