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煤矿井下人员高精度定位系统的设计研究

陈礼尚

中煤平朔集团公司,山西朔州,036000

摘要: 针对当前煤矿普通使用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存在的问题,结合UWB定位技术基本原理,设计了一套基于UWB测距技术的井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对系统各模块功能进行分析阐述,结合软硬件的研发及测试,验证了系统各项指标性能,整体精确度较好,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精确定位;UWB技术
DOI:10.12721/ccn.2022.15724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多变,人员定位系统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高效运营。传统定位技术如RFID、Wi-Fi等虽然在某些应用场景中有效,但在煤矿井下这种特殊环境中存在定位精度不高、信号易受干扰等问题。近年来,UWB技术因其高精度和强抗干扰能力,在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UWB技术被视为一种更适合煤矿井下环境的定位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井下人员的安全性和提升矿井的运营效率。

1 UWB定位技术原理及优势

UWB技术是一种利用极短脉冲传输数据的无线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工作在一个非常宽的频带上。UWB技术在精确定位方面的优势如下:

首先,UWB技术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高测距精度。UWB系统通过发送和接收极短的脉冲信号来测量信号传播时间,进而计算出距离。这种方法的精度非常高,能够达到厘米级别。

其次,UWB信号的穿透力强,它在复杂环境中的表现优异。在煤矿井下环境中,许多物理障碍物可能会干扰或阻挡无线信号,但UWB信号能够有效穿透岩石和其他密集物质,减少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的影响。这种强大的穿透能力确保了在复杂的地下环境中仍能实现准确的定位。

此外,UWB技术在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方面也具有优势。由于UWB信号的功率非常低,这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更难被外部设备检测和干扰,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这在煤矿这样的敏感环境中尤为重要,因为这些环境可能需要防止外部的干扰和监听。

2 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设计

结合测距技术及人员定位的基本原理,在对现有人员定位系统应用情况进行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套基于UWB测距技术的人员精确定位系统。

2.1 系统架构

基于UWB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主要由工业以太环网将井上部分和井下部门两大部分构成,井上部分包括地面基站、定位和通讯服务器、地面交换机、监控操作设备以及移动通讯设备等,井下部分则包括井下交换机、无线通讯基站、传输线路等,还有通过无线网接入系统的人员定位标识卡、无线监控设备等。按照信息数据流来进行划分,整个系统架构又可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及数据处理层3个层次,数据采集层即是基于UWB原理的无线通讯基站,基站广泛分布于井下巷道、掘进迎头、采煤工作面等位置,位于整个系统的最前沿,其设计原理及功能优劣直接影响人员定位的精度,数据传输层是在工业以太环网内,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并在监控终端屏幕上进行人员位置的动态显示。

2.2 硬件设计

以下是硬件设计的关键组件及其功能:

UWB模块:这是系统的核心组件。UWB模块用于发射和接收超宽带信号,这些信号用于测量矿工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距离。由于UWB技术的高时间分辨率和精确测距能力,这些模块必须高度精准且响应迅速。此外,它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矿井内可能出现的电磁干扰。

处理器:处理器的作用是接收UWB模块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和计算。这包括时间差的计算、信号的滤波和数据的融合。处理器的性能需足够高,以实时处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并确保整体系统的响应时间尽可能短。

电源管理:矿井环境对设备的电源管理提出了高要求。电源管理系统必须能够确保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稳定,同时在电源不足时能够及时提醒。此外,电源系统的设计还应考虑安全性,如防爆设计,以适应矿井中的潜在危险环境。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负责将处理器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这通常涉及到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或LoRa。通信模块必须具备强大的传输能力和稳定的连接性能,尤其是在矿井这种多障碍环境中。

耐用性和环境适应性:由于矿井环境的恶劣性,硬件设计还需考虑耐用性和环境适应性。这意味着所有组件都必须具备抗震动、防尘、防水和防腐蚀的特性,以确保在恶劣条件下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通过集成高性能的UWB模块、高效的处理器、稳定的电源管理系统和可靠的通信模块,以及保证整体设备的耐用性和环境适应性,可以确保定位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2.3 软件设计

以下是软件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数据处理算法:这是系统的核心软件组成部分,负责从UWB模块接收的原始数据中计算出精确的定位信息。算法需要高效地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以实现实时定位。此外,算法还需要具备错误检测和校正功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测量误差和异常情况。算法还应该能够处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以及在复杂的矿井环境中进行多路径效应和信号衰减的分析和补偿。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的设计对于系统的易用性至关重要。它需要为操作员提供直观、清晰的数据展示,如实时定位地图、矿工状态指示、历史轨迹记录等。界面应该直观易懂,以便快速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进行有效的决策。此外,用户界面应支持自定义设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

系统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负责整个定位系统的配置、监控和维护。这包括设备配置、系统性能监控、故障诊断和软件更新等功能。管理软件还应提供足够的安全措施,如用户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以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数据集成和报告功能:软件设计还应包括数据集成功能,将定位系统的数据与矿山的其他安全和运营系统集成,如空气质量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此外,报告工具可以自动生成安全报告和分析报告,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支持。

云端与移动访问:随着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发展,软件设计还可以考虑将数据存储和处理部分迁移到云平台,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同时,移动应用的开发可以使管理人员在移动设备上实时访问系统信息,提高了系统的可访问性和灵活性。

3系统测试与验证

为了确保基于UWB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全面的系统测试和验证。旨在评估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适应性。

通过系统测试,对最终要的精确度指标进行了重点测试,经过600组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系统定位的误差控制在1m以内,大约为0.71m,其中在垂直方向上的定位精度较高,控制在0.2m以内,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精度控制在1.1m,尤其是最大静态定位误差能够控制在0.3m以内,符合行业标准。

4 结论

设计并测试了一套基于UWB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高精度定位系统。该系统克服了传统定位技术在煤矿环境中的局限性,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系统稳定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