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探讨

李树栋

额济纳旗圆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岩石圈表层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分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必然会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引起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和监测,进而采取科学的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最后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防治。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
DOI:10.12721/ccn.2021.15704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矿山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中,资源的保障程度比较低,矿山地质环境会受到一定的破坏,矿山安全存在问题,影响矿山资源被合理开发和利用。与此同时,这也会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带来一定的干扰。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时,减少对矿山地质资源环境的破坏等不良行为的产生。因此,这是矿山资源开采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重要性

(1)目的。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发展理念,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生产、建设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搞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是贯彻落实建设生态文明,形成开发与保护相互协调的矿产开发新格局。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和“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2)任务。通过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明确该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目标和任务,提出该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治理与土地复垦责任范围、复垦措施、复垦计划等,保护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土地损毁等问题,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矿山环境治理方法

2.1土地平整技术

是指通过利用实物回填料消除地表因开采矿产资源而造成的开采坑或地下裂缝,由于这类矿区矿坑较多,回填料需求大,因而一般使用可降解肥料或开采过程中挖掘出来的废石进行回填然后碾压。最后根据平整后土地的具体情况,在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基础上,对平整的土地进行评估,确定其具体用途,多数情况下,这类土地一般是用于工业用途或做绿化带使用。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矿区开采方式较为粗犷,多为露天式开采,因而会对地质造成极大的伤害,为了保证地下土层的稳定结构,矿区治理时还需要施工人员通过灌浆法对裂缝进行处理,并且通过削坡处理,使边坡保持合适的角度,进而避免因坡体结构不稳而导致的滑坡,另外,施工人员还要对大型危险岩体进行清除,避免事故的发生。

2.2分区针对性治理

针对其破坏方式及分布情况,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原则,将该矿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两个区域,对于不同的防治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针对矿山废弃工业广场、矿渣堆积塌陷破坏的土地,进行坡地梯级整治与浆砌石护坎支挡相结合的工程措施;整形平整后,覆耕植土,修建排灌设施,从而恢复土地资源。针对矿坑及尾矿废石堆对地形地貌的破坏,采用推坑抚平的方法,对矿坑进行填埋,对尾矿废石堆进行推平。而对于天池煤矿区的矿山疏于影响破坏土地,宜采取水田改旱田,改变耕种条件与栽种作物配合乡镇规划等需要,最终选种耐旱的花椒树,配套修建蓄水池及生产道路。对于无法耕种土地退耕还林,利用治理工程产生的土地,采取表层客土,种植水保涵养林等进行生态环境修复。

2.3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

在采取矿山治理工程措施的同时还要注意和生态所示之间的配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治理措施只要配合的合理,就可以根治矿山的地质灾害,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2.4对开采的过程的整体的规划

我们在对矿区进行具体的开采的过程之前,我们就应该对矿区进行一系列的合理的规划,以便方便我们日后对矿区的资源的进一步的具体的恢复的过程,所谓的整体规划,就是我们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矿区进行具体的开采工作之前,通过一系列的矿区的土壤以及矿区的地下的土地的结构的研究以及分析,划分一个最适合矿区的进行采矿的方案,这个方案的基本的设计的目标是尽量的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有利于我们对矿区进行开采后的具体的恢复。根据矿区本地的具体的情况,我们可以合理的划分一系列的相应的工作区域,包括,专门进行采矿的区域,进行排土的区域,以及人们进行矿产的归集的区域。

2.5滑坡与坍塌防治

滑坡与坍塌作为矿山开采中的常见地质灾害,要求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进行滑坡依法区域与的监测力度,如果滑坡与塌陷区域在荒沟荒山中,不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影响,可以不进行治理。但对矿区内道路或者居民造成影响的,需要及时采用防治措施。在滑坡防治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利用抗滑桩与抗滑挡墙对滑坡前缘进行支挡,避免滑坡整体下滑的出现。②合理设置,做好滑坡区域的截排水工作,减轻降雨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③禁止在滑坡体上进行再次堆积加载,及时清除滑坡体上的堆积物,避免加剧滑坡灾害。④做好滑坡危险区内的警示及隔离措施,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巡视。⑤科学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2.6绿化植被作业

矿区大规模作业下,地表植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要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相关方还要对平整后的土地进行绿化处理,即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根据矿区所处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植被包括树种、草皮等,利用植被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同时也通过植被重建,使其和周围的土石环境重新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圈。

3、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措施

工程复垦技术是指工程复垦中,按照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和复垦方向要求,对受影响的土地采取土地平整、覆土等各种手段进行处理。工程技术措施主要为土地平整、覆土等。生物化学措施主要指林草恢复工程等。①土壤重构工程。表土堆场作为人工堆积体,其土壤结构已失去原有型态,土地含有粘土成分较高,在经过适当培放后可用于后期采矿平硐口、工业场地、办公场地、矿石堆场、选矿厂植被复绿所需用土。同时也可在压占区工业场地、办公场地、矿石堆场、选矿厂进行松土工程后进行土壤培肥后用于矿山土地复垦,根据土地复垦技术规程要求,有林地复垦土层厚度0.6m。②平整工程。对表层覆土进行平整,其目的是通过机械、人工进行平整,便于生物措施的实施,满足复垦植被生长条件的需要。土地平整是土地复垦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进行生物化学技术措施的基础,是把损毁土地变为可利用地的重要的前期工程。土地平整之前要确定好平整后的标高及坡度等,平整方式主要为机械平整、人工平整。③松土工程。主要是在压占区工业场地、办公场地、矿石堆场、选矿厂进行机械松土,松土深度为0.5m,松土后期清理场地内所有碎石,使松土后的松土砾石含量小于30%。④生物化学措施。生物化学措施应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及其对植被所带来的影响,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措施,将其对植被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植物群落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结束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实施后,可避免因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有利于矿区职工与当地村民的稳定。项目的实施,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当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而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社会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J].杨云斌,赵华山.化工管理.2020(15)

[2] 贡长青,郝文辉,任改娟.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

[3] 王鹏翔.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探寻[J].2019(1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