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土地管理中土地整理项目实践研究

胡延平

哈尔滨国土源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 如今,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越来越深入,城市中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导致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加大力度进行土地管理,目的是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化使用,使得城市规划足够科学,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土地整理项目非常重要,它能够更加积极地管理土地资源,帮助城市进行建设与发展,并且能够提升我国土地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本篇文章将主要针对土地管理中土地整理项目事件展开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管理;土地整理;项目实践
DOI:10.12721/ccn.2021.1570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土地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土地整理项目实践,该工作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化的整理与规划,并且能够对土地资源的用途进行划分和明确,使得土地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科学有效。但是在实际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土地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以及工作经验,使得土地管理的质量无法提升。因此,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当针对土地整理工作加大研究力度,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有效地提升土地整理工作质量,促进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

1 土地管理中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

1.1 规划设计频繁更改

由于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实践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土地管理整体质量的提升,因此工作人员应当针对当前土地整理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土地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其中规划设计频繁更改的问题在土地整理工作中非常常见,这主要是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部门会对土地规划工作产生最大的影响,由于政府的自身影响力较大,所以规划人员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如果为了缩短工作时间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导致土地整理工作频繁进行设计变更,将会严重影响土地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如果土地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就会出现很多矛盾问题,所以规划设计频繁更改的情况非常常见。

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土地开发与整理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也就是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作为指导。但是在实际进行土地开发与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研究进行土地整理工作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严重影响了土地规划与整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对于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正常情况下,土地整理与开发工作在正式实施之前,应当根据土地的实际建设用途,形成相应的汇报内容,并向上级单位批示,只有经过上级单位的允许的情况之下,才能进行后续的土地整理工作。而在正式批示之前,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实际的现场勘探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规划设计足够科学合理,但是很多工作人员为了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划任务,并没有到现场进行勘探,就会导致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受到影响。

1.3 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

在目前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中,可以发现投资主体单一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会对土地开发与整理工作的发展产生影响。政府部门是负责土地规划与开发的主导部门,因此资金来源也主要是来自于政府部门,相关费用有着很强的针对性,这就会对土地开发工作造成限制,工作人员不能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但是,在新时期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思想变化也较大,对于土地规划工作也有相应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往往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如果只靠政府部门给予支持,将很难开展后续工作。

1.4 缺乏后期的管理和维护

土地开发与整理工作的质量,并不只是体现在土地规划工作质量方面,在后续的维护与管理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当前一些土地规划人员只重视规划部分的工作内容,而忽视了后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就会导致土地整理工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指标目标。在后期维护工作中存在着维护工作目标不明确的现象,维护人员不能面面俱到,使得部分工程后续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对提高土地整理开发工作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2 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规划编制

在明确相关问题后,管理人员要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加强对管理工作的整改,进而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规划更改频繁的问题,规划人员要在提交申请前对场地进行仔细的测量工作,并且全面的掌握场地可能会出现的天气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规划工作,保证相关工作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以此减少更改的次数,保证相关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并且管理人员要对规划工作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时发现规划方案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防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更改的现象。另外,在规划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充分采纳各方意见,减少居民与政府对规划方案的意见,防止因与政府意见不同出现的更改状况,保证相关工作可以顺利实施。

2.2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提高土地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建立单位要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及建设成本等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工程实施工作中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整改工作,保证工程可以顺利进行。

2.3 投资主体多元化

针对投资主体单一性的问题,管理人员要根据土地的用途积极引导居民进行投资工作,保证资金的充足性。并且土地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土地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使其成为土地管理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避免出现工程建设中资金断裂的现象,确保土地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2.4 完善工程后期的管护工作

土地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在规划工作中逐渐具备一定的土地后期维护与管理意识,确保其可以提高对土地使用维护工作的重视,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要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求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度,保证维护人员可以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自身的职责,以此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另外,要积极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水平,以此为土地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结论

土地整理工作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水平,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规划设计频繁变更、设计工作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主体较为单一、缺乏后期的管理与维护等问题,这些问题均是造成土地整理工作质量低下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相关问题,土地整理人员要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保证规划工作的合理性,并且要监理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整理工作质量。另外,要不断的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保证资金使用的稳定性,并且完善工程后期的管护工作,进而保障土地整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帆. 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制度约束及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

[2]鄂冬. NK集团土地整理项目的成本管理优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

[3]蔡晓强. 进贤县罗溪镇土地整理项目生态风险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

[4]刘增军. 临沣寨:乡村旅游导向下豫中地区空心村空间更新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