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百年未有之人口大变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的人口基本国情。
根据《中国人口展望2018》中方案预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于2024年超过3亿人,2032年跨越4亿人,2054年达到峰值5.3亿人,人口老龄化水平将在2035年超过30%,步入重度老龄社会,2053年升至39.5%,跨入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方阵。[]因而伴随重度老龄社会的来临,不仅是老龄人口数量激增,而且大量的养老问题伴随而生,其中老人的熟人关系网络在情感、经济等社会支持在其中有重要影响[],
因此探索理清老人养老社交关系网络出现的问题,原因,机理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一、赋闲的养老生活:社交关系网络发生断裂
研究者通过“滚雪球”式访谈观察发现,城市随迁老人群体,脱离熟人社会,缺乏相应的社交关系网络,养老活动也比较单一。在照看第三代空暇之余,相当部分老人空暇被闲逛,教堂活动等参与门槛较低的活动所占有。
受疫情影响,广场舞、聚集聊天等活动少有组织。种种因素,导致本就已经是闲暇的时间再次被赋闲,本就已经不足的社交关系网络出现了断裂,越发无法支撑养老的社交需求。
更进一步的,根据访谈结果和社交媒体的信息反馈,部分老人参与教堂活动的倾向正是来源于被二次赋闲的养老生活。实地调研结果,教堂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老人。
研究者认为,这是社交关系网络断裂对老人养老生活发生影响的标志。必须要进一步分析这种断裂的成因,以探索构建当下和未来城市随迁老人良性的养老环境。
二、断裂的现象与成因:时空维度
社交关系网络的断裂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读,其一是时间上的断裂,其二是空间上的断裂。
(一)被割裂的时间
首先是时间上的断裂。其一,一般而言,城市随迁老人的子女工作也较忙,大部分老人承担着看护第三代的任务。而这些附加工作恰好占用了老人精力、时间最为宽裕的养老时间。疫情之下,学生居家线上上课,更是挤占了老人的全天闲暇时间。对于此类老人而言,基于社交需求的交流被迫出现中断,这是第一个社交关系网络的时间断裂;其二,受限于此类老人在城市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家务再次将老人的社交时间割裂,碎片化的时间与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成本又构成了新的时间上的断裂。事实上,对于这一点来说,仅仅从时间维度加以解释或许过于浅显。应当认识到,所谓空间断裂与时间断裂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连接的。(二)空间意义上的推力与拉力
当进一步阐述关于老人社交关系网络的空间断裂时,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前提,即这里的空间断裂是现实物理维度的,是心理感情维度的,还是制度性身份准入维度的。基于调研的现实条件,观察这种断裂并加以描述必然是结果导向。从结果来看,社交网络的空间断裂可以从推力和拉力两个层面加以解释,即作为社交关系网络的物质基础也就是养老服务现实情况,如养老设施建设与家庭条件,所给予老人的推力,以及制度结构意义上的无力,造成了拉力缺失。
从推力来看,社区或城市中的老人活动场所和设施不能够满足随迁老人的社交、精神文化需求,即物质条件产生推力。老人活动场所存在阶层感,比如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场所内的老人活动项目一方面偏向于太极球、太极拳、乒乓球、门球、象棋等技术性、技巧性较强的项目,另一方面就是声乐、绘画等需要基本功底的项目。
这些活动项目的设置虽然丰富、优质,但是明显是偏向于城市原住民中产家庭以及各种单位退休职工的老人。对于随迁老人来说,这些活动项目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成本。联系上文时间断裂,随迁老人本身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时间上的约束,同参与养老服务场所提供的项目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成本,产生了冲突,也进而引出了制度性的门槛问题。缺乏相关技能的随迁老人,自然也就无法融入其中,无法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再者,碎片化的时间也造就了老人碎片化的空间生活——往往是以家为圆心固定的半径内活动。
从这个角度讲,空间断裂和时间断裂是一致的。
从拉力来看,制度性因素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养老存在门槛准入的问题,一方面来源于上述的学习成本带来的门槛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结构性的社会养老理念规范的影响。
第一,门槛准入问题在制度性的层面上,既有相应的入场准入,如必须要拥有乐器、必须要有偿学习舞蹈等才能入场的制度本身就隔绝了部分老人。另外,也缺乏养老服务项目学习的制度保障。存在准入和门槛的项目往往也是优质的,因此不应该取缔项目本身,而是要从保障随迁老人的学习机会,降低学习成本角度出发以解决问题。
第二就是结构性的社会养老理念规范,或者说随迁老人的养老观念。从“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到照看第三代的老年生活,老人的养老理念困守在家庭负担之下,取决于被割裂的时间和空间。进而使得老人热衷清闲、享乐的养老生活,而不是自我提升与学习,老人从观念出发便抗拒参与优质养老活动的学习。与此同时,城市中产家庭的老人得益于相对丰富的养老活动形式,则会反过来影响其养老理念,养老服务差异或愈加明显。
更重要的是缺乏培养老人树立良好的养老理念的环境。青少年照料的社会化设施不完善,使老人无法克服时空断裂。再者,社区等相关部门秉持旧的理念,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城市随迁老人的养老理念缺乏制度性的保障,进而形成了制度性拉力的缺失。随迁老人基于现实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时空断裂延伸到了养老理念的相对断裂。
三、小结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不断加深,涌入城市的人口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停滞,随迁老人的城市养老服务必须要解决社会关系网络的时空断裂问题,做好制度性和物质基础的保障,引导随迁老人构建积极健康的养老理念。而落实主体责任仍然是社区和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互联网是能够打破时空界限的重要渠道,可以丰富随迁老人养老生活,但老年人接受互联网相关知识培训的接受度与效果是重要限制条件。在2035远景目标中提到,要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3]如何利用好VR、AR等互联网新媒体,打造随迁老人易于接受的新平台,是弥合断裂重要方式,也是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抓手。
作者简介:
刘绪政(1999-),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滕州市,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问题。
余健灵(2000-),男,汉族,籍贯:四川省宜宾市,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