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网络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途径

陈婷非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喀什大学,844000

摘要: 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持续成长,人类交流的模式发生了转变,并产生了更多的大众传媒。在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既要适应新的技术条件、新的传播环境,又要符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发展逻辑,突破目前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发展困境,创造出适宜于大众化的精确传播内容,并将其有效地向精确传播的方向拓展。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既要加强对其理论依据的宣传,又要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从而使其能够充分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实质。
关键词: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有效传播
DOI:10.12721/ccn.2024.15735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网络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正向和负向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学术气息十分浓郁,理论性也比较强,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他们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也仅限于课本,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无法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魅力。另外,因为不断变化的社会,以及受到网络的诱惑,现在的学生们都变得比较浮躁,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学习。

一、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原则

(一)人民性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用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对群众进行生动的指导,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加强创新性建设,在理论学习中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加强对“以人为本”的感情建构,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学校要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进行合理的计划,充分发挥所有的教学积极因素,使得马克思主义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推动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二)民族性

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呈现出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征。从民族性的角度来看,寻找自己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揭示出大众化的传播取向。同时,要注重教育的方向、教育的过程、教育的结果,以此为依据,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信念。

(三)时代性

网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但也给大众传播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倾向,因此,马克思主义传播需要将时代发展作为自己的依据,与教学之间构建起一种双向的解读方式,拉近马克思主义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传播的向心力,克服过去单向传播的缺陷,朝着智慧传播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途径

(一)合理利用网络,举行网络会议

教师要利用网络寻找合适的时间,把学生们聚集在一起,使他们可以在不受场地的限制的情况下参加网络会议,进行网络交流。当然,也不能太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或者QQ群,在里面上传一些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内容,或者是发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话题,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展开讨论,并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发到群里。或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就可以用网络会议的方式给同学们做一个详细的解释。在讲解完毕之后,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教学反馈意见,这样可以让老师们持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随时随地都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率。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工具实现现代化

在各大校园里,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但老师们仍然还停留在制作 PPT进行传播的这个阶段。网络时代,教师必须将多媒体应用到课堂上,提升自己的制作课件的能力,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会运用现代科技,能够制作出让学生们耳目一新的视频课程,实现真正的教学现代化,让马克思主义课程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生动有趣。此外,教师还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把握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改变教育方式。也可以建立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因为线下教学的局限性,课堂时间宝贵,有些学生有许多想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在课堂上得到答案,所以就需要通过线上进行沟通,在教学上没有任何的约束,这样老师与学生都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渗透。

(三)内容贴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进行彻底的理解,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是对其进行了表面的认识,没有对其内涵进行深刻的认识,很难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内涵和价值。所以,老师要让教学内容的形式发生变化,让学生和大众认识到这是与我们国家的文化相一致的优秀传统,让理论与人民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并能表达人民的所思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四)丰富教学内容,突显马克思主义精神

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所以,老师们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问题进行思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开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也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与本课相关的经典事例、事例来给同学们做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有疑问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从而引起思考。之后,教师还可以将这些问题进行简化,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法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从而让学生们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挑选一些马克思的作品,让学生们背诵,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敬意,并把这些作品拿出来单独研读。也可以通过观看与之有关的节目视频,来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所认识,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魅力,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对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有帮助,让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海量的信息向我们的生活中渗透,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传播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所以,教师要对当今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尚旗,郭文亮.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新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014-1):147-151.

[2]丁英男.探究新媒体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J].传媒论坛,2021,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