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来,我国小麦种植在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从前期的品种选择到生长过程当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管理。
1.品种选择
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病虫害情况。选择质量好、纯度与净度高、发芽率高、含水量高、颗粒饱满、适应当地生产条件产量稳定的小麦品种。
1.1小麦种子的质量
高质量的种子应具备籽粒饱满、无破损、无虫蛀、无霉变、生命力强,发芽率高等特征。小麦品种有春性、半冬性和冬性三个不同类型,要选择具有一定抗寒性的品种,以保证在当地秋播能安全越冬。同时选择对白粉病、锈病、全蚀病等小麦常见病害抗性强能够早熟或熟期适当的品种,可以避免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如:灌浆成熟期间能够躲过干热风和高温病害。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产量,实现丰产稳产。
1.2发芽率
发芽率是指小麦种子发芽的能力,是评价小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芽率高的小麦种子可以保证出苗的整齐度和数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因此,在选择小麦种子时,应选择芽率高的种子。
1.3颗粒饱满
颗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可以保证出苗的速度和生长的情况。因此,在选择小麦种子时,应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可以通过观察种子的外观和粒径来进行选择。
1.4根据生产条件选择品种:
根据地力水平、播期、播量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品种。高水肥地块应选择高抗倒伏的品种,旱薄地块应选择抗旱性较好的品种;早播应选择冬性品种,晚播应选择半冬性晚熟品种;播量大的乡镇应选择分蘖力中等的大穗品种,播量小的乡镇应选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
2.播种与苗期管理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和播种方式,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时间,播种深度和密度。在播种后,应及时查看出苗情况,如有缺苗或出苗不齐的现象,应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
2.1播种时间
适期早播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一般而言,小麦适宜的播种时间为当地气温稳定在15℃左右时。具体播种时间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小麦品种等因素来确定。在适期内尽量早播,可以增加小麦的生长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2.2播种深度和密度
播种深度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过深的播种会导致小麦出苗缓慢、生长较弱;过浅的播种则会导致小麦水分蒸发过快,抗旱能力差。因此,在播种时,应控制好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
合理密植是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保障。在确定种植密度时,应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小麦品种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肥力较好的土地可以适当增加密度,而肥力较差的土地则应适当减少密度。同时,根据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的特点,也可以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保证小麦的通风性和光照条件,促进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3浇水
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在播种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出苗;在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
3.1浇水量
浇水量应根据土壤湿度、小麦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在小麦播种前,应确保土壤湿度适宜,以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在小麦生长期间,应根据土壤湿度和小麦生长情况来确定浇水量,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根部腐烂,同时也要保证水分充足以支持小麦的正常生长。
3.2浇水方式
浇水方式可分为喷灌和滴灌等。喷灌适用于大面积的农田,可以减少水的浪费,同时保证小麦受水均匀。滴灌则适用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可以将水分直接输送到小麦的根部,提高水分的利用率。
3.3浇水时间
浇水时间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小麦生长阶段来确定。在小麦播种后,应及时浇水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在小麦生长期间,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小麦生长情况来确定浇水时间,避免在高温或低温时浇水,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4.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下面将从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物理防治、人工诱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4.1物理防治
人工敲打植株,在小麦田里,用木棒或铁丝敲打植株,震落有虫的小麦叶片或麦穗,然后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处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上的虫口密度。在小麦抽穗前,观察小麦叶片和麦穗上是否有虫卵,一般可发现黄色或绿色的小点。准备好手套、捕虫网、剪刀等工具。戴上手套,用捕虫网轻轻扫过小麦的叶片和麦穗,将扫下的虫卵收集起来,集中销毁。
4.2人工诱杀
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在田间设置灯光来诱杀害虫。比如使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可以诱杀多种害虫。利用害虫对食物的趋性,在田间设置食物来诱杀害虫。比如使用糖醋液、性诱剂等,可以诱杀多种害虫。利用害虫对某些植物的趋性,在田间种植这些植物来诱杀害虫。比如种植香附子、苦楝树等,可以诱杀地下害虫。利用化学药剂对害虫的触杀、胃毒等作用,在田间喷洒化学药剂来诱杀害虫。比如使用毒饵、毒土等,可以诱杀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4.3生物防治
小麦田中的天敌种类很多,如瓢虫、草蛉虫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在种植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对天敌有害的农药。瓢虫是一种捕食性天敌,可以捕食小麦上的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在小麦抽穗前,可以人工释放瓢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草蛉是一种捕食性天敌,可以捕食小麦上的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在小麦田里种植草蛉喜欢的植物,可以吸引草蛉前来捕食害虫。寄生蜂是一种寄生性天敌,可以寄生在害虫的卵、幼虫或蛹中,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在小麦田里释放寄生蜂,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食蚜蝇是一种捕食性天敌,可以捕食小麦上的蚜虫。在小麦田里种植食蚜蝇喜欢的植物,可以吸引食蚜蝇前来捕食害虫。
4.4化学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生长阶段,合理使用农药,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同时还要注意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确保小麦的质量和安全。应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将不同类型的药剂混合使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或降低药效。
4.5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可以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
结束语:小麦的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影响着小麦的品质与产量,通过对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小麦的品质与产量,从而能够增加我国粮食储备,增强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史晓婧.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新农业,2023,(09):
[2]张红娟.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探究[J].广东蚕业,2022,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