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科学化和机械化,大力推进种植方法科学化,实现了水稻产量的稳步提升。水稻作为我国的基础性粮食保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基于此,从不同角度出发,总结水稻种植技术应用要点,积累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促进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质量的提高。
1水稻种植技术主要环节
1.1品种选择
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状况,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分析不同地区的特点,选用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在此基础上,还需对水稻的生长需求进行调查,有效保障种植户的收益。此外,还要提高种植户挑选优质水稻品种的意识,为种植户提供更科学、专业的技术指导服务。另外,种植户在购买水稻种子前,还要对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的资质进行全面评估,有效保障水稻的质量及产量,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种子处理
对水稻种子进行适宜处理是保证高萌发率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晒种、浸种等
播种前将水稻种子晾晒2~3d,然后进行浸泡和催芽,可增强种子活力和发芽率。晒种时要定期翻动种子,以确保种子受热均匀,但要注意避免损坏种子的外壳。
浸种前可利用风选或水选方法去除瘪粒,选出质量上乘的种子。对水稻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以控制种子传染性病害的传播,从而减轻水稻在大田栽培时的病虫害防治压力,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此外,采用种衣剂拌种还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有助于培养健壮秧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种衣剂来进行药剂浸(拌)种。浸种一般为48~60h,如果日均气温为18~20℃,需浸种60h,当日均气温在23~25℃的条件下,需浸种48h,采用袋装浸种时,需加入定量药液并不定期搅拌种子以保证其充分浸泡。在水稻种子浸泡后,可直接播种或使用催短芽的方式播种。需要注意的是,浸泡液不得循环使用,以免降低浸泡效果,
在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种子与预先调配好的药液充分混合,然后将其自然晾干以便进行催芽播种或直接播种
1.3育苗
培育壮苗是实现水稻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要素之一。种苗质量关系到水稻后期健康生长和产量。为了确保水稻幼苗健康生长,要科学地选择合适的苗床和土壤,并彻底消毒处理,均匀播种。在播种结束之后,在水稻种子层面施撒细土覆盖,均匀浇水,确保苗床湿润度适宜,可以有效增强种子抗性,降低其苗期遭受病虫害侵染的风险,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
播种后需加强育苗管理,出苗后严格监控苗床的温度和湿度,注意及时通风降温和科学炼苗,促进水稻幼苗健康生长,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在水稻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灌溉水量,促进水稻幼苗根部健康生长,确保水稻秧苗的齐整度。
1.4规范移栽
规范移栽是实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不恰当的移栽会对水稻绿色高产种植技术的实际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水分规范管理是保证秧苗质量的主要条件之一。在水稻移栽前,大田需灌溉一层薄水,待稻田泥浆沉淀后再进行秧苗移栽工作。开展移栽作业时,应根据水稻播种季节以及品种特性合理设定种植密度,早稻栽培密度为25万~30万从hm2,中稻栽培密度为15万~18万丛/hm2,晚稻栽培密度为23万~27万丛/hm2。秧苗的栽培深度为2cm左右,以防止秧苗倒伏。
2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2.1水稻病虫害防治基本原则
在进行稻病虫害防治作业时,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即使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农药防治方法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若农药的使用过多,就会直接导致水稻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如此便要求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科学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控制。另外,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物理防治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其防治效果比化学防治的效果明显,但在使用时需更加谨慎,应用不当就会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现阶段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减少农药的使用,保证生态的可循环性,并且在防治中积极应用一些无公害的方式来进行,这也是目前水稻种植者和研究者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
2.2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2.2.1稻瘟病
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颈瘟危書最重,苗瘟:秧苗3叶期前发病,无明显病斑,苗基部灰黑色。叶瘟:分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节瘟:节间变黑,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层。穗颈瘟:穗颈和枝梗感病后变褐色,发病早而重。谷粒瘟:在谷粒的护颖、颖壳上发生黑褐色小斑点。防治方法: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及时处理病稻草,可将病稻草集中烧掉,不可用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池梗或入水口,对发病重的病种子应进行消毒,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提高水稻抗病性。
2.2.2稻纹枯病
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后期呈黄褐色,易折。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追肥早施,灌水做到分蘗浅水、够苗露田;在注重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前提下,选用能力适中、株型紧凑、叶型较窄的水稻品种,以降低田间萌蔽作用、增加通透性及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提高稻株抗病能力;适当稀植可降低田间群体密度、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从而达到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及防止倒伏的目的[1]。
2.2.3螟虫虫害
尽早尽快处理稻草:不要堆放、叠放在田间,实在不行的只能烧毁处理。对于收割机收割的,由于收割节位高,一定要进行烧毁。若稻草需要利用的,最好能在螟虫蛹羽化前,将稻草进行处理,尽量减少来年虫口基数,尽快清除田边枯枝杂草,堆制草木灰;水源好的地方采用灌水杀虫。晚初收割后,对于水源好的地方采用灌深水并筑好排水口,用以淹死越冬虫源。
2.2.4稻飞虱虫害
稻飞虱的种类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画、白背飞画和灰飞画三种。虽然这种虫害的体型很小,但是可以很快的适应环境的变化,稻飞画成虫均能长距离迁飞,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稻丛下部茎秆上刺吸汁液,使生长受阻,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甚至全田死秆倒伏,产卵也会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妨碍营养物质运输并传播病毒病。可以使用药剂进行杀害。前期预防:10%醚菊酯悬浮剂;爆发时使用预防和速效性药物,如醚菜酯、马拉硫磷、毒死蜱;或用呋喃丹作根区施药。防治稻飞虱的药剂:毒死蜱、吡虫啉、马拉硫磷、吡蚜酮、醚菊酯等。
结束语:综上所述,水稻的产量稳定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每个环节的生长都十分重要,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决定水稻能否正常生长,保证稳定促高产的关键环节。因此,种植人员需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将提高水稻生产量作为提升农业产值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罗会兰.水稻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黑龙江粮食,2022,(07):37-39.
[2]林小力.水稻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1):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