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高中阶段开展思政教学时,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融入具有重要价值,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合理应用,对核心价值观具有更高的认同度,提升学生政治素养,推进现代教育发展。
一、整合课程资源
思政课程的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对其教材重难点进行精确阐述。当教材出现变化或修订时,需要组织思政教师设置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使各年级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新内容,结合核心价值观设置教学目标,综合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重难点,共同探究开展教学活动的具体方式,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点,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需要对其课程资源形式进行有效拓展。在现代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知识,高中教师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程时,需要对其课程资源形式进行有效拓展,在为学生提供视频、图片、案例、教材资源等素材资源的同时,还需要优化校园文化,丰富现实资源。教师需要对其课程资源形式进行科学创新,首先,需要合理应用教材资源,在现代政治教材中,存在“探究与分享”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学重难点,科学应用相关环节,同时,课堂时间相对有限,教师需要科学设置重难点,优化课堂活动。其次,教师在应用教材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基于视频、案例、图片等素材资源进行资源形式的科学创新。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核心价值观时,需要科学引进相关文本资源,对其学习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此时,思政教师需要设置“阅览天地”,准备各种文本资源,为学生学习使用创造便利条件。例如,在讲述科学社会主义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马克思理论》《共产党宣言》等资料,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具有充分了解,能够精准把握“民主”。同时,教师需要科学应用典型人物资源典型事例,强化学生情感认同,使学生政治认同不断提升。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校园文化等现实资源也是其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科学应用学校的宣传栏目、雕塑、校训等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启发。
二、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制作课程内容,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如果想要使核心价值观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教师必须结合教育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和共同制作,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核心价值观在实践生活中的有效应用。例如,教师在讲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同时设置自强不息,互帮互助,风雨同舟,孝道等主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探索相关人物,进行课程内容的科学制作。此时,学生需要自主搜集相关案例,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不同人物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充分了解。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制作课程内容,可以使学生更为充分的理解社会,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体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价值。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论坛。在思政教学中,为了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更为有效的渗透,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活动,合理设置辩论话题,使学生在语言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充分理解核心价值观。例如,在讲述价值选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老人摔倒的相关视频,并组织学生以“该不该扶?”为话题开展辩论活动,在学生辩论中,教师需要时时关注,确保能够掌握学生价值取向,并对其进行科学引导。通过组织辩论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社会现实问题,全面判断是非善恶,确保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严格落实核心价值观。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沙龙。核心价值观和社会现实具有密切联系,教师在教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程时,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社会现实讲述教学内容,使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与时代性。教师可以组织交流沙龙活动,结合社会现实设计交流主题,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时间,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具有更高的认同度。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交流沙龙活动,在教室内设置圆桌会议,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自己对现代中国社会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看法,为学生创造充分的交流机会。通过科学设置该活动,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课堂内容,讲述自己对现代社会的理解。该种交流形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自由,和谐的交流氛围,使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总结学生的发言,使学生最核心价值观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理论结合实践
教师在校园内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还需要对其校外资源进行校拓展,结合校外资源讲述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比如清扫街道,会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制作宣传单,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理解。与此同时,为了对学生活动体验进行合理丰富,教师可以和当地社区有效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核心价值观。例如,在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福利院开展公益活动,照顾老人,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尊老传统,强化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邀请一些优秀志愿者或劳动模范,来校开展座谈会,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使学生充分体会榜样的力量,感受核心价值观,实现自我激励。
四、优化校园氛围
在高中阶段开展思政课程时,为了使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融合,教师需要结合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使其对核心价值观具有充分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文化墙或走廊上张贴悬挂先进人物的表彰报告和相关字画,更为形象、具体的展示核心价值观,降低其理解难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朗诵活动或演讲比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启发。此时,为了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教师还需要结合当地特色,使学生更为充分的掌握核心价值观,理解其个人价值准则。
五、结束语
高中教师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程时,需要全面整合课程资源,并将其合理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具有充分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使其课程教学实现理论结合实践,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活动体验,最后,教师需要优化校园氛围,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具有更为充分的体验,提升其学习效果,使现代素质教育得到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 试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6):136.
[2]梁承颖.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策略[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2-3.
[3]张勇.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 考试周刊,2022(7):147-150.
[4]汪亚军. 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分析[J]. 新课程,202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