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习主席强调指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政课的事,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并不仅仅是增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几门课程,而是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不同课程有关思政教育的元素充分融合在一起,从而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从院校课程建设层面来说,就是坚持立德树人,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员在接受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熏陶。航空供电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构建了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从育人的维度来体现课程价值,强化显性思政,挖掘隐性思政。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致力于提高学员思想水平、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保障人才。
2 航空供电技术基础课程特点
航空供电技术基础是航空供电保障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对学员后续装备课程学习以及岗位能力需求起到关键性支撑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理解装备中电的产生、控制、变换、测量等基本理论,掌握具体应用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航空供电保障装备电路工作过程,处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员科学伦理、科学思维以及质量安全意识,养成刻苦钻研、严谨细致、履职尽责的工作作风,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课程在传授知识、提高学员第一任职能力、培养学员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主要围绕航空供电保障装备必备的发电控制技术、低压电器控制技术、变流技术、电气测量技术等四部分内容展开教学。发电控制技术部分结合装备使用的具体类型,主要包括交、直流发电机结构、工作原理、电压控制及频率控制技术;低压电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器件及常用低压电器控制电路,通过电路控制电的走向和通断;变流技术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整流技术、逆变技术和斩波技术,实现对交直流的变换,以满足飞机对不同电源类型的需求;电气测量技术主要包括电量测量和非电量测量,以实现对装备运行状态的监测。
本门课程以满足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能力为本”的理念,紧贴航空供电保障工作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融合,着力夯实学员航空供电保障装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员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中偏向技术应用,与后续装备课教学关联比较密切,所以课程思政改革应服务于专业课程学习,注重科学伦理、工作作风、科学思维及质量安全意识的培养。
3 航空供电技术基础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航空供电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应在课程理解的基础上,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新时代航空勤务精神融入其中。航空供电保障工作岗位特点是人员参与保障时间长,日常维修维护工作技术含量高;装备输出参数标准高,起动飞机成功率要求高;环境对装备影响大;保障能力取决于精细化管理水平;工作安全隐患大。航空供电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和提升教育者思政能力。
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时一般做法是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进而归纳课程思政体系,而本课程采用的是先确定课程思政体系。因为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包含多种思政元素,有多种思政方向,不同的教员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因主观因素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别,思政方向发散,挖掘出的思政元素难成体系。所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必须要有方向性指引原则,这样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才能成体系,避免过度分散。本课程挖掘思政元素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结合课程地位、新时代航空勤务精神和学员未来岗位任职需求,梳理课程思政体系,树立课程思政目标,为课程实施中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提供方向性指导。在实施过程中,结合课程教学闭环质量提高管理方法,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体系。
航空供电技术基础课程思政体系,共分为探索实证的科学精神、全面灵活的系统思维、新颖独到的创新思维、履职尽责的工作作风、遵章守纪的安全意识、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六个方面。依据构建好的课程思政体系,细化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寻求与知识点的承接点,进而融入课程思政教育。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员对专业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培育探索实证的科学精神;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养成一丝不苟、快捷高效、忠于职守、履职尽责的工作作风;注重用电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的培养,增强岗位任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固化献身飞机保障事业的奉献精神。
4 航空供电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4.1优化教学内容
以课程思政体系为指引,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体系与思政体系有机融合,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通过思政承接点,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融入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从纵向上可以分为发、控、变、测四大模块,从横向上分为器件类和技术类两大类别,所以内容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四大模块、两大类别。课程知识点多面广,知识章节间相对独立。这就要求在知识的选择上,以低压电器控制技术、变流技术和电气测量技术相关内容为重点,兼顾发电控制技术,同时以岗位为导向,紧密联系实际保障装备,使学员的学习有的放矢。教学环节设计上,突出实践性。实践性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使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性教学内容,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验进行消化和深化,以充分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4.2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教员的活动,学员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往往借助学员来完成课程思政效果更好,因为学员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结合学员未来工作岗位特点,本课程包含理论课与实践课。
理论课程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实案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开展。通过课前线上预习,自学课程知识与实案背景相关知识,线下教学中以实案为牵引,对自学中疑问和实案问题采用翻转课堂方法,开展研讨,引导学员进行课程思政,最大限度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实践课程在教员操作示范环节,注重教员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教员的操作示范本身就是一种思政教育,教员的站姿、教学态度、操作规范性等对学员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和影响。在实操过程中常采用分组操作法,以培育学员团队协作精神;在讲评归位环节,由学员整理仪器耗材,打扫卫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3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针对教员思政教育能力和学员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学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教员的课程思政教育水平要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培育工作。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要对活动的参与者教员和学员均进行评价。
教员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提升通过PDCA循环法实现。P:教员结合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课程思政梳理分析,制定解决方案;D:采用集体备课、教学示范的方式,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内容深入分析;C:制定课程思政评分标准,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次督导形成闭环;A:处理改进计划、执行、检查三个阶段问题。学员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学员学习评价体系,在学员平时成绩中融入思政评价指标;实践课中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学员互评的方式开展思政评价指标打分。
5 结语
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航空供电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改革,采用先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再结合课程知识点,融合思政元素,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课程的立德树人,探索了适合课程教学的思政融合模式,为立德树人教学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航空供电保障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刘涛,于德会,李合.飞机与发动机维修实践操作课“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
[3]付冬娟,夏晓川,张贺秋等.《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18).
[4]卢雪,王俊,刘文兵.军校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20(5).
[5]杨晓慧.关于高职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9(18):80-84.
[6]王新军,张文军,左寅等.航空发动机构造与维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
[7]王宪磊,裴玖玲,张洪洲等.“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融合思政元素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