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泛指各种可表现为眩晕的临床综合征,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前庭周围性眩晕,其中又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代表[1]。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有明显的眩晕感,看东西时有视物旋转,或者闭眼时有明显的自身倾倒感。表现为有自身相对于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患者往往在体位变化时会发生明显的头晕,比如起来、睡倒、翻身、转头时。头晕持续时间不长,大部分在数秒,也可以长达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往往会伴有恶心、呕吐等[2]。对眩晕病患者临床主要采用西药结合常规护理指导进行治疗,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但是整体效果欠佳。随着中医护理的不断发展,其在眩晕病患者的护理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故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眩晕病患者60例,分析了中医护理方案对眩晕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具体有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眩晕病患者60例。将其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各30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50~87(68.62±7.27)岁;病程4-31(17.42±2.15)个月。研究组男性、女性各16例、14例;患者年龄50~86(68.32±7.51)岁;病程4-32(17.22±2.3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有口头宣教、心理疏导、病情监测、药物与饮食指导等。研究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有下:(1)情志护理,患者入院后,通过观其目、望其神、闻其言、观其行等方法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再结合中医辩证施护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情志护理干预,比如针对表现为“怒”的患者,可采用交流沟通等进行安抚,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并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情绪;针对于表现为“忧思”的患者,则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疾病健康教育,充分提高患者的认知,正确的认知自身的疾病,并耐心的解答患者疑问;针对于表现为“惊恐”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情志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治疗成功案例的讲解,以恢复患者的心态平衡,重构其内心状态的平衡。(2)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耳穴贴压,取神门、心、脑、皮质下等穴,采用王不留行籽贴于上述穴位,并进行按压,以患者自感酸麻胀痛等为宜,左右耳穴依次按压,各穴位均按压1-2min,每天按压4-5次。头部按摩,按摩患者的风池、太阳穴、印堂、上星等穴位,睡前每次按摩20 min;(3)辩证饮食,针对肝阳上亢患者以清淡为宜,禁食油腻、辛辣;气血亏虚加强补益类食物; 阴虚风动患者以清热滋阴食物为主;痰浊中阻禁食粘腻生冷等食物。
1.3观察指标
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患者的眩晕症状改善情况,并利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分值0-100分,其中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9分为满意,其余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1-不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的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x̄±s,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67%、73.33%,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中医认为眩晕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本病的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其常见病理因素有风、火、痰、瘀。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且在眩晕的病变过程中,各个证候之间相互兼夹或转化[3]。中医对于眩晕病的护理适宜技术较多,就本研究而言,情志护理以对患者的全面评估、中医辩证理论等为基础,针对患者常见不良情绪“怒”、“忧思”、“惊恐”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态[4];再配以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中的耳穴贴压、头部按摩等,能够起到行气导滞,疏通经络等作用,从而缓解神经、血管等压迫,促进血流量的恢复,进而减轻患者眩晕症状;最后从辩证食疗方案着手,针对肝阳上亢、气血亏虚、阴虚风动、痰浊中阻者进行饮食方面的干预,能够进一步调节患者的机体状态,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的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67%、73.33%,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在眩晕病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症状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龙细妹.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5):93.
[2]张爽.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0):1389-1390.
[3]杨天彩.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A2):371,373.
[4]詹奕霞.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心理医生,2019,25(5):167-168.
[5]刘美伶.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效果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2020(38):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