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房屋建筑EPC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黄宇航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102300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EPC项目模式具体内容以及其应用优势,从建筑设计、材料采购等方面入手,研究房屋建筑中,EPC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要点,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房屋建筑;EPC项目;施工技术管理
DOI:10.12721/ccn.2023.15726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EPC项目模式将建筑工程的多项责任落实到承包企业身上,企业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加强自身资源整合,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与素质,控制建筑风险,合理进行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确保建设工期,为企业获得较大利润的同时,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 EPC项目模式

EPC项目是对一个工程负责进行“设计、采购、施工”,即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EPC项目总承包模式是我国筑市场中被积极倡导、推广的一种承包模式。在EPC模式中,设计与采购、施工、试运行等业务相辅相成,形成相互配合的统一的有机体,通过协同作战,能够培养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相协调配合的能力。

EPC项目的优势:第一,提高对工程设计的重视,强调和充分发挥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第二,该模式能够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促进各个阶段工作的有效衔接,确保建设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等符合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确保工程项目的定期利用,承包企业获得可观的投资效益;第三,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明确,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和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人;第四,EPC项目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工程承包企业需要完善资源配置,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逐步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

2房屋建筑中,EPC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2.1前期设计

设计环节是房屋建筑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因此,设计环节的管理尤为重要。设计人员在前期施工地考察过程中,重视利用BIM技术、RTK技术、无人机技术等,提高地形考察的全面性。如利用BIM技术将设计图纸利用立体的方式进行展示,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材料,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工程造价的科学性与精确性,提高施工进度管理的精确化;利用RTK技术提高对施工地的地势地形了解深度;利用无人机技术了解周边设施的建设情况,联系该地的未来规划方案,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建筑设计的人性化,为该项目后期使用阶段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前,需要明确该工程项目的使用目的,各项要求等,联系环境保护相关要求,提高环保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施工建设的成本。施工建设图纸设计需要丰富考虑内容,考虑到施工地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设计人员需要提供相应的备用方案,提高施工现场的问题反应效率,确保施工进度稳定[1]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立体模型图纸内容对施工人员、应用设备、施工材料、施工技术与工艺等进行全面监督与实时跟踪,工程项目承包企业能够利用BIM技术实时了解施工进度,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提高处理效率,达到整体工程项目全面管理的效果。

2.2材料与设备采购

施工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在施工开始前,承包企业需要将采购阶段的工作进行细化明确,设置相应的负责人,为后期的责任划分提供便利条件,降低采购环节出问题的概率。项目承包企业根据项目建设的特殊性、工期等因素,设计并完善材料采购方案,明确各个阶段材料采购的数量与计划,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企业建设专业性较强的材料采购队伍,根据采购方案设计并优化采购程序,促进流程重组,确保材料采购的数量与内容合理并明确,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在设备采购方面,重视设备的经济实用性,了解设备维护的要点,避免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带来安全问题,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与稳定。此外,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设备需要保障充分提供,为施工人员的安全负责。

EPC项目施工技术的实施与展现需要承包企业建设完善的设备管理与材料管理制度。在设备管理上,要求施工人员操作结束后确保将设备状态恢复,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的质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或者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在材料管理上,承包企业的材料采购团队重视对出厂材料的第一轮检查,避免增加运输成本,提高材料取样的代表性,提高材料质量合格检查的全面性;施工现场确保材料储存地环境的合理,尤其重视储存地的温度与湿度,减少材料浪费问题[2]

2.3施工进程管理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施工方案会面临调整优化等问题,此外,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需要质量监理人员保障工作质量,确保施工建设结果能够满足合同规定建设工程的功能标准。工程项目承包企业建设专业性强,具备跨职能管理能力的现场管理团队,对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保障施工技术与工艺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提高对环境等因素变化的敏感度,为施工安全负责。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各个节点的建设计划,提前设计各种问题的应对措施,每日检查并跟进工作进度,确保高效高质量的施工建设[3]

提高对施工人员技术能力的重视与要求,减少临时工的利用,监督施工人员的工作流程,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与合理性。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材料配比与应用的过程中,按照具体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施工工艺符合合同要求,减少对施工进度的影响,降低施工风险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团队重视施工进度、材料等问题的同时,提高对各类风险的重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团队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建设并优化风险预防与控制制度,降低承包企业其他资金成本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施工管理团队从预算管理出发,精确细化每一个施工环节内容,把握各环节的成本需求,该环节施工结束后,验收该环节施工质量,计算该环节的具体成本,与成本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当实际成本超过预算数额时,找到问题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将问题控制方案与施工人员明确,避免后期发生同样问题,实现施工成本的风险控制。

2.4试运行服务管理

施工项目建设结束后进行该项目的试运行管理,确保该施工项目质量合格,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与质量,为承包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负责。承包企业提高对质量监理人员的重视,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验收以及整体建设验收。丰富质量监理人员的检测设备,利用现代化设备为验收工作提供便利,确保验收报告的系统性与全面性,避免出现重复施工问题,达到施工建设成本控制的目的。

试运行服务阶段体现了EPC模式的事后监督功能,是承包企业对该项目建设居住人员的保障,满足居住人员的需求,体现自身建筑设计、施工技术与工艺、人性化考虑等各方面的合理性,进而提高承包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一阶段,当项目质量出现问题时,能够立即明确责任划分,居住人员能够将问题直接反映到承包企业面前,提高问题处理效率,减少踢皮球问题。

结论:房屋建筑EPC项目施工技术管理需要联系EPC模式中,对设计、采购、施工与试运行几个环节的监督工作,提高管理的全面性与细节性,细化岗位职责,确保企业自身工作质量的完成符合合同要求,达到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科学性,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炜阳,王艳华,张晗嘉,等. 交通仿真技术在EPC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项目管理技术,2022,20(5):134-137.

[2]李叶骄. BIM技术在EPC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22,40(2):158-165.

[3]张戈. 南京南部新城EPC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经验分析[J]. 安徽建筑,2022,29(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