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思路探究

王艳花

太康县城关回族镇人民政府,河南周口,461400

摘要: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已成为实现蔬菜周年供应、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困扰种植户的一大难题,研究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思路,对于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种植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章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思路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思路
DOI:10.12721/ccn.2024.15706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蔬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大棚蔬菜种植作为一种高效的生产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青睐。由于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复杂性,大棚蔬菜种植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蔬菜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种植大棚蔬菜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成为了摆在农民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分析

(一)大棚选址与建设

蔬菜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因此大棚应建在全年光照充足的地方,避免周围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阳光。选址前应进行土壤检测,以确保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成分符合蔬菜生长的需求。大棚附近应有可靠的水源,以保证灌溉需求。在大棚建设方面骨架应坚固耐用,能够承受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覆盖材料应选择透光性好、保温性能佳、耐候性强的材料,如聚乙烯薄膜、玻璃或聚碳酸酯板。良好的通风系统对于调节大棚内部温度和湿度至关重要,应设计合理的通风口和风机。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选择生长周期短、早熟的品种,以便在有限的生长季节内多次收获。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降低防治成本。种子处理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苗期健康的重要措施,去除杂质和不饱满的种子,选择大小均匀、外观健康的种子。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种子进行消毒,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将种子浸泡在适宜的溶液中,以促进种子吸水和激活种子内部的生理活性。对于发芽较慢的种子,可以通过催芽处理来缩短发芽时间。催芽通常在恒温箱中进行,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三)种植管理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松土,以利于根系生长。根据蔬菜的生长习性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移栽时间。播种时要均匀撒播或点播,移栽时要保证植株间距适宜,避免过密或过稀。根据蔬菜的水分需求和天气情况,进行适量的灌溉。避免水分过多导致土壤缺氧或过干影响蔬菜生长。根据蔬菜的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的施肥。可采用有机肥、化肥、叶面肥等多种方式施肥,以满足蔬菜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通过调节大棚的通风、遮阳、加温等设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二、大棚蔬菜常见的病虫害分析

蚜虫是大棚蔬菜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卷曲甚至枯死。蚜虫还能传播病毒病,对蔬菜的危害极大;白粉虱主要危害蔬菜的叶片,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甚至全株枯死。白粉虱还会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产量;红蜘蛛在高温干燥条件下繁殖迅速,它们会在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并结成丝网。受害叶片会褪绿,出现白色斑点,逐渐枯死。灰霉病是大棚蔬菜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在潮湿环境下,灰霉病的发生尤为严重,会导致蔬菜腐烂、变质;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蔬菜的叶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霜霉病的发生非常普遍,会导致叶片出现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片会枯死;炭疽病主要危害蔬菜的果实和叶片,会导致果实腐烂、叶片枯死。炭疽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有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三、大棚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思路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它依赖于蔬菜品种的选择、田间管理的优化以及耕作制度的合理安排。通过选择具有抗病虫害基因的蔬菜品种,可以提高蔬菜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种植者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病虫害品种。定期清除蔬菜周围的杂草和残枝是减少病虫害滋生的重要措施,杂草和残枝是许多病虫害的寄主和藏身之处,定期清除能够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农业防治方法。通过合理安排不同蔬菜的种植顺序,可以避免连续种植同一种蔬菜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和病虫害积累。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生物天敌或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环保等优点。天敌昆虫是许多害虫的自然天敌,它们能够捕食或寄生害虫,控制害虫数量。在大棚蔬菜种植中,可以通过释放或保护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释放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来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天然物质制成的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高效等优点。在大棚蔬菜种植中,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使用Bt制剂来防治蔬菜上的鳞翅目害虫,使用木霉菌等微生物制剂来防治蔬菜上的真菌性病害。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和减少害虫的数量,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许多害虫具有趋光性,特别是在夜间它们会被光源吸引,在大棚内或周围设置杀虫灯可以有效地诱捕和杀死这些害虫。杀虫灯通常配有粘板或集虫袋,害虫一旦被光源吸引,就会飞向灯光并被粘住或落入集虫袋中,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对黄色特别敏感,具有趋黄性,在大棚内悬挂黄色粘板可以吸引这些害虫飞向粘板并被粘住。黄色粘板不仅能够减少害虫的数量,还可以作为一种监测工具,帮助种植者了解害虫的种类和密度,从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通过关闭大棚的所有通风口,利用太阳辐射加热大棚内部,使温度升高到足以杀死虫卵和病原菌的水平。

(四)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控制害虫和病原菌的数量,在使用药剂防治时要根据主要病虫害的类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进行防治:不同的病虫害对药剂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对于蚜虫可以使用吡虫啉等内吸性杀虫剂,而对于真菌性病害则可以使用多菌灵等杀菌剂。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避免在蔬菜上市前使用残留期长的药剂:安全间隔期是指使用药剂后到蔬菜可以安全食用的时间间隔。种植者必须严格遵守药剂的安全间隔期,确保蔬菜在上市时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农药残留标准。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药剂,这些药剂对人体的毒性较低,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同时仍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结束语

总之,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思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针对病虫害问题应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策略,确保蔬菜的健康生长。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加强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兆星.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思考[J].农村实用技术,2022,(12):98-99.

[2]马洪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新农业,2022,(23):57.

[3]石丽.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探析[J].种子科技,2022,40(20):91-93+102.

[4]李文华,李会.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新农业,2022,(19):57.

[5]刘在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9):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