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收入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基本来源,种植业又是农业的基础。多年来萨迦县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增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显著提升良种和农技普及程度、信息化水平、机械化水平,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萨迦县概况
萨迦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地处于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南部为高山,北部为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冬长夏短,距日喀则市150公里,全县平均海拔4400米,县驻地海拔4316米。全县有11个乡镇,108个行政村,总人口5.75万人,耕地面积11.4万亩,林地面积18.9万亩。2023年全县粮油总产达7781.03万斤,其中粮食产量7350.05万斤。
2.萨迦县发展种植业的意义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种植业,没有种植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种植业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种植业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3.萨迦县种植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萨迦县立足本县实际,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为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种植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农作物种植结构、作物布局、耕作制度、农民生产观念、先进科学知识信息传播等产生了革命性进程。
3.1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实现,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平均单产稳步提升。通过‘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建设原则,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提升粮食单产,实现了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
3.2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现代种植业技术水平逐年提高。由单一品种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提倡单播,增施农家肥,使用低毒高效农药,提升耕地地力,提高农机作业率。十几年以来我们先后成功推广了藏青320、2000,喜马拉19、22、23号等春青稞及年河13、15、18、20,拉孜小油菜、青杂7号等油菜,脱毒马铃薯、艾玛土豆等高质高产品种,逐步提升了我县粮油产量及蔬菜产量。2017年萨迦县粮食总产量达到6367.14万斤,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7350.05万斤,比2017年增产982.91万斤。
3.3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二牛抬杠耕作模式逐渐被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所取代,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全县农机作业率达75%以上,并实现全国第七批率先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3.4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推动生态农业。严格规范农药、化肥使用和管理化,通过高温沤肥技术提倡增施农家肥及商品有机肥,手动喷雾转向电动喷雾剂和无人植保机,提高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效率,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并有效控制了土壤、地下水等环境污染。2024年萨迦县打造有机青稞集中连片种植基地1000亩,同步治理农田环境、保护农田生态。
3.5农技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种植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随着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的推进,基层技术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全县当前有种植业技术人员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21人;种植科技特派员108人,农业农村专员23人,科技专干80人,已形成了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服务队伍。每年严格按照“分级包片、定点定人”的网格化服务模式,采取技术人员直接到村、技术培训直接到户、技术指导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四直接”形式,开展种植业技术指导服务,技术入户率达到了100%。
4.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种植业工作受人文因素的制约。萨迦县很多素质相对较高,有创新精神的农牧民开始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主要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虽然通过良种试种、新品种示范直观地展示、传播给农民,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但仍存在注重短期利益,欠缺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制约种植业的发展。
4.2农技人员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部分农技人员借调到行政单位或非专业岗位上,还被安排进行其他工作,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导致农技人员严重流失,对种植业发展工作正常进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4.3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市场带动能力不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目前萨迦县种植业生产以粮食作物青稞为主,青稞加工业规模小,加工工艺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导致销售渠道不畅,难以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对接。个别农户商品转化率意识不强,还存在着农产品惜售心理,宁愿被老鼠吃掉也不愿出售给别人。
5.萨迦县种植业发展对策
新形势下,受土地、资源、环境约束下,对种植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要努力探索新的模式,促进萨迦种植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萨迦县种植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带领群众致富。
5.1科学布局,保护土地资源。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是萨迦县种植业健康发展,农民生存的焦点之一。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升耕地质量,坚持农艺与农机、种子与栽培、生产与加工、高产与优质、高效与生态、高新与传统有机结合,合理规划种植布局,改善耕作制度,精准使用栽培技术,农业全程机械化,促进种植业走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5.2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经济作物价值越来越高,种植一定比例的经济和饲草作物,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培肥地力,因此萨迦县种植业紧紧围绕县委“三七”工作部署,要做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粮食单产,其中青稞产量稳定在7166万斤以上;以发展陆地蔬菜为主,修复利用闲置大棚温室,保障“菜篮子”工程,确保产量突破5000万斤以上;通过扩大优良品种种子基地面积,打造万亩青稞种子基地;依托林草部门项目,逐步建设万亩饲草种子基地与万亩饲草种植基地;依托中藜高科公司,在扯休打造万亩藜麦种植基地;进一步巩固前两年藏草药种植基础和经验,以雄玛乡为中心,打造千亩藏草萨迦县种植业工作药种植基地;以高产优质油菜替代当地品种为抓手计划落实全县油菜播种面积0.8万亩以上。真正让青稞、饲草、藜麦、藏药材等特色产业在萨迦县落地开花。
5.3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模式,促进种植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持农地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内整合生产要素,分摊成本,实现种植业生产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和品牌化,积极推广“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模式,全县试点打造程机械化示范村,做到参观有现场、学习有样板,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大力推进示范推广,力争实现农机托管服务面积10.5万亩以上及土地流转0.3万亩以上。
5.4注重科技的实用性,全面提升农技人员和农民素质。种植业发展的速度,取决于相应的生产力水平,而人则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民、农技人员对萨迦县种植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以试验示范,观摩科技成果展示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方式更为直接的方式帮助农民转变种植业生产经营理念,全面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人员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
参考文献:
[1] 焦瑞枣. 武川县种植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初探 [J]. 现代农业, 2012, (12): 67-68. DOI:10.14070/j.cnki.15-1098.2012.12.017.
[2] 张贤林,夏旦丹,端木斌. 浙江省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J]. 农技服务, 2008, (01): 116-119.
[3] 李会隆,王佩汤. 临泽县种植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J]. 甘肃农业科技, 2002, (07):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