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冯亚楠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第三幼儿园,010030

摘要: 儿童的伙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一部分,又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儿童伙伴关系的确立对儿童的后期社会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一些儿童因为父母的宠溺等多种因素而出现了“同伴危机”,这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应重视对儿童的伙伴关系的培育。以这一点为出发点,文章将与当前的幼儿教育形势相联系,探讨怎样利用幼儿关系的建立,来推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 幼儿关系;社会性;社会行为;认知能力;社会交往
DOI:10.12721/ccn.2023.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对儿童来说,同伴关系是他们人际关系发展的开始,也是他们社会性特点的开始,因此,儿童的同伴交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其他交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从如下角度出发,通过对儿童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 改善自身的认知与社交适应性

通过研究发现,在儿童早期,儿童在与其他儿童建立伙伴关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一些挫折,很多儿童遭到了排斥,但是这并不会对儿童持续地与别人建立伙伴关系的速度产生阻碍作用。然而,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要经过一个时期的自我否认,尽管如此,它还是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社会上的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儿童在发现了适当的同伴之后,他们之间的认同度就会得到加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也能够回到正常的人际关系中,进而提升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2.加强儿童的感情沟通,提高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与同伴的日常交往过程中,因为他们的性格比较接近,交际也比较少,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同龄人展现出了完全的信心和依赖性,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感情交流将会对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发展起到正面的作用,让孩子能够体会到人的美好,进而养成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

2、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

有些小孩一直都有自己的利益与需要,从不依靠他人。有些儿童个性太强,缺乏对他人的关怀,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目前,大部分中国儿童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在家里有一个特别的位置,因此,他们和同伴相处的时候会更加关注自己。

2.少数儿童的行为不协调

有极少数的孩子,他们的个性是非常内向的,他们更喜欢与熟悉的伙伴进行沟通,他们不愿和陌生人一起玩耍,不愿参加群体活动,他们常常会感觉不愉快,甚至是过度敏感。他们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希望其他人靠近,更不希望与其他伙伴进行合作。

3、通过角色扮演,促进幼儿社会行为发展

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做人做事,所以,在幼儿园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非常关键的,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交际场景和情境,因此,他们需要孩子能够依据特定的情境来决定自己的反应和行为,从而在同伴交往中掌握社交技能。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孩子们之间的沟通,教师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角色扮演,挑选出有魅力的小剧本,让孩子们主动地参加,在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唤醒孩子们的社会行为意识,最后,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推动孩子们的社会行为发展。

比如:为了加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我就进行了这么一个小游戏。首先,我用多媒体技术向孩子们展示了“蓝精灵”的形象;然后,我选择了一些孩子来进行角色扮演,并自我介绍,进行了视频中所显示的简单的对话。所以,孩子们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我挑选了一些孩子,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要和“蓝精灵”们一起玩耍的话,一定要先问一句:“我是蓝色的小姐姐,我能不能和你一样,和你一起玩耍?”等等的对话,然后,我又进行多组的角色扮演,逐步让幼儿学会表达对同伴的邀请、分享玩具等等,让他们逐步掌握与同伴互动的方法。 

4、以榜样教育为手段,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

为使幼儿更好地利用同伴关系来推动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更多地运用榜样教学,即教师要更多地表扬和肯定他们的行为,以此为指导,带动其他幼儿去模仿,提高他们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同时,教师的鼓励和称赞也为孩子们的交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会逐步建立起与同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的关系,从而推动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

比如,我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首先,在我们的手工课程中,有一个孩子没有完成我布置的折纸工作,他身边的孩子就会帮忙,我注意到后,夸奖了这个孩子,并对其他孩子说:“大家要像这个孩子一样,当大家有不会的时候,要主动去帮忙!”在我的夸奖下,其他幼儿会得到一些提示,让他们知道“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接下来,幼儿在模仿和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与同伴相互帮助的乐趣,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5、幼儿与老师的问题

和谐友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对学生的伙伴交流起到潜在的作用,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所以,老师在注意自己与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儿童的每一位积极的称赞与激励,对儿童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一个人如果得到了教师的喜爱,并且得到了很多的夸奖,那么这个人就很“受欢迎”,并且和他的同伴关系也很好。教师应创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信任的心理气氛。创造出幼儿需要帮助并可以帮助别人的情境,让幼儿的精神得到提高,这一类型的团体倾向于让幼儿可以获得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展现出了很强的互动和.继续交流的兴趣。为儿童提供与他人合作的机会。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并且在其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可以看见他们所要担负的职责,这也是一个同理心的过程。通过对角色的转换,孩子们可以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理解自己的感觉。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幼儿以自己为本的发展,从而减少因小事而产生的矛盾与争端。提倡早期儿童教育,建立伙伴关系,并鼓励儿童的亲群行为。

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学习如何等待,如何拆分单词,如何与他人合作。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全面的渗透,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幼儿之间的交流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幼儿园的卫生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孩子们在团体的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快乐,从而建立起一种安全感和信心。同时,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老师们还需要对孩子们的生活进行科学的管理,对孩子们的生活进行科学的管理。培养孩子们形成更好的伙伴关系,并学会一些交际技能,在平时的照顾和教育中,为孩子将来的社会适应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老师们应该注意对孩子们之间的伙伴关系进行教育,因为孩子们的心理功能和社交能力都是在这种互动中逐渐得到发展的。所以,老师要主动协助幼儿构建好的伙伴关系,从而推动幼儿的性格、心智和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燕萍.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同伴关系研究叨甘肃科技纵横,2013,42(06):100-101.

[2]袁萍幼儿园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教育现代化,2016,3(39):3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