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症分析

石基勇

贵州省从江县人民医院,贵州从江,557499

摘要: 分析使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时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的9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统计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数据,记录相应处理方法。结果:术中结石返肾3例(0.33%),输尿管穿孔4例(0.44%),置镜失败3例(0.33%),中转开放手术5例(0.56%),大出血2例(0.22%),感染1例(0.11%),术后肾绞痛2例(0.22%)。结论医生的技术操作水平和对手术适应证的严格把握会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结石;并发症
DOI:10.12721/ccn.2021.16016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输尿管结石为发生率较高的泌尿系结石,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尿、呕吐、腰痛、恶心等等,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损伤,因此应当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治疗引起高度重视。本次研究选择900例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共计20例出现不同种类的并发症,以下对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1一般资料

在本院治疗的900例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其中包含男性460例,女性440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值:(42.10±4.26)岁。单侧输尿管结石和双侧输尿管结石分别为465例和435例。存在输尿管上段、中段、下段结石的患者分别为321例、258例、321例。合并肾积水:34例。伴有输尿管扩张:26例。病程时间:0.5至3年,平均病程时间:(2.57±0.26)岁。选入标准:(1)经由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患者。(2)不存在重症心脑血管病者。(3)无重症肾衰竭疾病者。(4)非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标准:(1)肾功能严重障碍者。(2)治疗依从性不佳者。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相关准备阶段和护理内容均无差别。

3结果

在900例研究对象中,发生并发症的共计20例患者,具体症状及数量为:术中结石返肾3例(0.33%),输尿管穿孔4例(0.44%),置镜失败3例(0.33%),中转开放手术5例(0.56%),大出血2例(0.22%),感染1例(0.11%),术后肾绞痛2例(0.22%)。并发症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8.png4讨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应用广泛,并且取得显著效果。该种干预形式借助于机体天然腔道,并与碎石、取石器械等相配合,可达到清除结石的目的。与其他结石手术相比,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应用,无需在身体上做切口,所以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治疗对患者的损伤。同时,利用输尿管镜视野,还可以直观、可控状况下完成各种操作。可见,该种干预方案在安全性方面能够得到保证。有关研究显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应用,能够对输尿管多发结石等进行处理。针对双侧输尿管结石、重复输尿管畸形伴输尿管结石情况等,此种方案也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将此种干预形式与体外震波碎石术相比,可见前者能够规避多次、反复碎石操作,从而缩短等待排石的时间,提高碎石效果。对于输尿管镜而言,镜体主要特征即为细小,并且在操作方面较为简单、方便。若为儿童患者,则输尿管镜也能够通过其尿道。针对部分尿道狭窄的患者,输尿管镜也能够应用。借助于液压灌注泵作用,能够通过灌注水压的形式,使输尿管得到扩张。在此情况下,镜体、输尿管粘膜之间的摩擦能够减少。但是此种干预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举例说明,若患者存在输尿管迂曲、扭转等情况,或者伴有输尿管粘连、狭窄严重等,则在操作不恰当情况下,会导致穿孔、撕裂发生风险增加。因此,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使用期间,操作者需要确保谨慎、耐心。相关研究显示,对比体外震波碎石、钬激光、气压弹道碎石的效果,可见钬激光的结石粉碎率更高。究其原因,就钬激光而言,在其工作期间,借助于高能量能汽化流体介质,能够使结石受到能量冲击,从而被击碎。除此之外,就钬激光而言,在粉碎结石期间,能够以接触方式进行,并且确保各结石粉碎后,大小低于2mm。同时,该种碎石方案还可借助于非接触方式,对一些结石进行汽化处理。在此情况下,患者术后结石排净率提升。与其他碎石形式不同的是,该方案利用的能量对组织热损伤较低,所以在安全性方面可得到保证。受此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组织穿孔的概率降低。对于激光来讲,其对输尿管的壁损伤较低,这就使得患者术后形成疤痕狭窄的风险降低。在此情况下,如果患者需要二次碎石,则也不会受到较多的影响,并且碎石效果仍能够得到保证。值得注意的是,钬激光不仅具有显著的碎石作用,而且还可发挥切割、凝血功能。同时,其各功能在转换方面,具有可控特征,外加操作灵活、方便等,所以针对伴有息肉、瘢痕狭窄等情况,能够一并进行处理。此外,钬激光的应用,可确保各项操作于无出血视野下开展。对于钬激光来讲,不会引起色觉缺失。这就使得手术期间,操作者不会受到视觉、色觉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组织病变识别效果。但是该种手术形式也存在诱发并发症的可能,常见如穿孔、进镜失败、术后肾绞痛等。

4.1术中结石移位或返肾

此种情况多发生于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导丝插入过深,或者是灌注压力过大。如果医生的操作能力较差,则可能导致结石移位。另外结石移位或返肾与结石本身的尺寸大小有很大关系。在治疗过程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①患者保持头高臀低体位,由于自身重力向下,结石不容易向上滑动至肾内;②在视野清晰度满足治疗需求的前提下,可将灌注液的流速及流量适当往低调整,降低对结石的冲击;③手术过程中尽量从上部插入导丝和输尿管导管,避免顶到结石,然后将结石压牢,再使用钬激光进行破碎。

4.2术中输尿管穿孔

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输尿管穿孔较少发生,但是较为严重。导致输尿管穿孔的原因为:①进入壁内段时,由于镜体角度问题,影响观察视野,医生所见不清晰,盲目入镜导致输尿管损伤,形成穿孔;②输尿管局部狭窄,不利于入镜,医生缺乏有效判断,操作失误;③结石外围有息肉包裹,可能有出血现象,影响医生仔细观察,导致操作出现偏差;④结石导致附近部位输尿管发炎严重,局部管壁易损伤,操作难度增大,在碎石过程中有可能伤及输尿管壁。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医生要认真观察,稳中求进,不断调整合理角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同时要保证安全导丝始终清晰可见,在可控范围。进入壁内段时,适当旋转并抖动镜尖,更有助于安全入镜。下压的入镜方法极易造成穿孔,要注意避免此种操作手法。

4.3术中进镜失败

进镜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文提到的可导致输尿管穿孔的输尿管狭窄,还有下尿路梗阻、输尿管开口畸形等。对于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先用钬激光内切开,如若还无法进镜,要果断转开放手术,不可盲目尝试,以防造成严重损伤。若患者输尿管扭曲,可调整患者体态至头低脚高位,加以其他动作配合,将输尿管有效拉直,使进镜更加顺畅。

4.4术后肾绞痛

由于灌注压较高,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时容易造成肾实质返流,增加肾包膜张力,使结石、血凝块留置其中,相关设备进入体内刺激输尿管痉挛,可引起患者术后肾绞痛,患者体验较差。当患者有以上表现时,要及时处理检查,查看肾脏是否有残留或损伤情况。发现其他以上也要紧急处理,早发现问题,避免病情恶化。

4.5术后感染

多数手术都存在感染的风险,其中钬激光碎石术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有:①输尿管结石患者都面临尿路梗阻的问题,易引发感染,而结石的存在更加重了感染程度,可见尿路感染在术前就已经存在,而有时缺乏足够重视,控制程度不够。②手术中输尿管受到损伤,尿液外渗,污染周边组织,容易导致感染。③术中液体灌注压力过高,产生返流现象,一些细菌等体外物质进入体内,造成感染。所以医生要重视尿路感染情况的控制,降低手术的负面影响。

4.6术后大出血

由于术中操作环境狭窄,容易损伤输尿管组织,尤其在处理包有息肉的结石时,难度更大,难免造成息肉处损伤出血。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要有合理的应急预案,做好充足准备,操作要谨小慎微,将创伤降到最低。一旦遇到出血严重的情况,应终止手术,进一步观察,避免过度损伤。

现阶段,在尿道镜膀胱镜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使得输尿管技术得到延伸,并且能够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应用。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基于医学工程、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输尿管镜得到改进、完善。这就使得传统输尿管硬镜的弊端得到弥补,并且利于拓展输尿管的使用范围。自输尿管镜改进后,仪器的精细程度提升。同时,将数字成像技术应用于输尿管镜中,还可提高成像的清晰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结石清除效果。随着输尿管镜发展,其镜体也愈加纤细、柔软。受此影响,输尿管镜进入机体后,其操作空间、范围也会扩大,并且可控性提升。就输尿管镜而言,主要特征如下:(1)镜头光学特性提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提升,数字镜头在输尿管镜中应用。同时,该镜头能够提供主动光源。这就使得术野放大倍数增加,从而提高图像亮度,提升图像分辨率。在此情况下,输尿管镜成像期间的波纹、网格等内部被消除,促使成像清晰度提高。基于此优点,操作者能够以直观角度观察患者病变部位,进而提高其操作便捷度。(2)镜体直径更小。就当前来看,国内应用较多的输尿管镜前端直径为F6.9至F7.5。同时,镜体直径为F7.5至F9.0。虽然镜体的直径有所减小,但是对于少数病例而言,仍需要预先进行输尿管口扩张,然后再将输尿管置入管腔内。就国外而言,输尿管镜的前端直径为F4.9,并且工作通道直径为F3 。在此情况下,进镜之前,不需要进行扩张输尿管口等操作。(3)镜体弯曲度提升。一些输尿管镜的镜体能够弯曲,更符合机体生理通道。以往输尿管镜单侧弯曲为270度左右。现阶段,其已经向着双向弯曲度方向发展,且均能达到270度。同时,输尿管镜的弯曲程度能够调节。在此情况下,输尿管镜的观察范围能够拓展。在其处理部位增多情况下,临床操作者对患者肾盏结石的处理也会更为便捷。为满足更多手术操作的需求,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相关并发症,临床还对输尿管镜手术方式进行调整。就经尿道输尿管镜法而言,以尿道为途径,将输尿管镜置入,使之达到膀胱部位。在整个操作期间,引导物质为导丝。同时,借助于灌注压功能,可使输尿管镜插入输尿管内。该种方法以机体正常通道开展各项操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临床诸多研究证实,此种方案安全性、有效性等均能够得到保证,并且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对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作用显著。但是缺点在于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不佳。而经皮肾输尿管镜法的应用,能够以B超、X线C壁机等定位为依据,在建立操作通道情况下,将输尿管镜置入其中,经由碎石器械处理,可有效粉肾、输尿管上段的结石。虽然上述方法效果显著,但是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综上,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处理输尿管结石效果良好,它创伤小、恢复快,优势明显。同时,该手术对医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医生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精湛的操作技术,能有效地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