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实施研究

侯鑫颖

北京市第八十中雄安容东分校兴贤初级中学,071700

摘要: 中学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素质教学的基本环节。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中,语文呈现出一种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极大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正常互动和交流,从而影响了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可以改善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和协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本文对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中学教育;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DOI:10.12721/ccn.2023.1573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合作学习理念概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具有需求感的动物,每个人都有多种社会需求,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一个人行为的内驱力来自于需要。而在合作学习中会体现人的多种需要,在小组内学习者之间的交往需要、学习中的游戏需要、合作中的互助需要和表现需要等。这些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发展,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合作学习也是具有社会文化理论基础的,合作学习中的认知活动是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紧密相关的。国内外多年的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不仅促使学生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也能激发学生发挥出其最佳的水平;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经常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改善了人际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能最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2高效课堂教学的特点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环境和资源的支持,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这些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首先,高效课堂的重点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来展开的。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清晰地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让学生明确掌握什么、需要如何学习、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高效课堂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不同的刺激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实施的重要性

第一,创建新型教学关系。在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应试教育中师生之间异化的“主从”关系,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不断生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程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客观条件,专注于指导学生,并积极提供反馈和评价,而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简单传授。在这种新的教学关系中,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和学习,积极学习新知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第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倾听不同的观点,从而让小组成员真正成长。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提供积极反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4.1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性

在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方法时,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出合理安排,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合作学习。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和规划合作学习时间,使学生能够在足够的时间内快速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语文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内容时,应注意设计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课堂学习内容,并运用合作思维设计可探索的内容。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思维兴趣,激发他们的合作学习热情。

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中“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在这个问题上介绍一个与“代沟”相关的主题,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代沟现象”的理解,讨论“代沟问题”的具体表现。语文教师将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合作思维和探索,增强他们对生活化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4.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创建高效课堂

高效教学课堂的创建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不同的刺激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例如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可以采用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科学小品文《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教学中,该文主要讲述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奥妙和美好。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第一,图片解读法。在教学时可以使用一些有关自然界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和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生物,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例如,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图片,让他们分组讨论,探究图片所代表的生物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解读这篇文章。第二,视频观摩法。在教学时,可以使用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各种生物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加深对文本中所描述的情境的理解。

4.3营造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始终扮演着主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角色会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语文教师创造了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营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它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给他们充分释放想象力和畅所欲言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积极的学习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快地实现中学语文课堂的高效建设。

例如,在开展“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让学生收集整理身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们还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团队成就。同时,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并将收集到的问题呈现给老师,并将讨论结果报告给老师,进而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前合作学习氛围,之后教师根据各组汇总整理来判别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程度,从而更好地实施内容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结语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因素可能不会对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作为课堂领导者,教师在知识素养、人格特质和教学能力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以基础知识为主,以合作学习为手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自主探索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兴趣、能力和需求,优化协作学习方法,以达到有效教学,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亦姮.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文学教育(下),2021(12):136-137.

[2]李宗龙.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浅析[J].文学教育(下),2019(06):76-77.

[3]刘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文学教育(下),2016(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