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沈慧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是否接受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手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接受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采用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SS-FD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SS-FDS评分以及ADL评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提示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可帮助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结论 术后早期开展神经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神经康复;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65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高血压脑出血是危重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病死率高达15%~20%[1]。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危害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超过60%的患者会遗留轻至中度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2]。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研究表明,即使术后神经系统影像学损伤得到修复,临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仍十分常见[3]。这与手术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可塑性差等有关。因此,开展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改善预后和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当前关于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还较少。本研究拟探讨其在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方面的疗效,为其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联合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判断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年龄40-75岁,平均(56.32±8.54)岁;病程2天-2周不等。发病部位:基底节区35例,脑叶27例,脑室周围12例,脑干8例。合并高血压病史79例,其中较轻(140/90mmHg<血压< 179/109 mmHg)32例,中度(血压在179/109 mmHg 至209/119 mmHg之间)38例,较重(血压>209/119 mmHg)9例。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呕吐等。纳入标准:1拟行手术治疗;2年龄40-75岁;3首次发病;4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3存在严重精神疾病史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治疗方法

神经康复治疗项目:被动运动治疗+主动运动训练、生活自理训练(如吃饭、洗漱、穿衣等)、物理治疗(如功能电刺激等)。各项治疗次数和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过程持续2周。

(1)被动运动治疗:由专业康复师对患肢体进行被动式的关节活动度锻炼,如屈伸、内外旋、前后屈等活动。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2次,持续2周。主要针对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防止关节挛缩,保持关节活动度。

(2)主动运动训练:采用Bobath神经康复技术,指导患者进行有目的性的功能动作训练,如抓握训练、手臂运动训练、坐立训练等。每次30—40分钟,每日2次,持续2周。同时训练患者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难度根据患者病情定制。

(3)生活自理训练:针对患者日常生活动作能力下降的情况,设置类似的生活环境,训练患者执行日常生活动作。如自助饮食训练、穿脱衣物训练、如厕训练等。每项活动训练20—30分钟,每日1次,持续2周。

(4)物理治疗:采用表面肌电刺激,每次刺激20分钟,频率70—100HZ,每日1次;采用热敷、红外线照射镇痛,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2周。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手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神经内科治疗(营养神经等)和重症监护室监测治疗:

(1)神经内科治疗:主要药物治疗包括: ①脑细胞保护剂,如尼莫地平、盐酸乙胺司他等,旨在抑制自由基的生成,保护脑细胞; ②改善脑微循环药物,如尼群地平、复方丹参片等,旨在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灌流; ③营养神经药物,如神经元体内、脑力静等,提供神经营养成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首日给予3次静脉滴注,之后口服或肌肉注射维持治疗。

(2)ICU监护治疗:患者入住神经外科ICU监护室,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如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氧疗、营养支持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SS-FDS)

采用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定量评分表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总分30分,包括语言、运动、感觉、行动4个功能项。各项按缺损程度0-5分计分,0分表示无障碍,5分表示完全缺损。评分越高表示神经系统功能损害越重。

1.3.2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评定。包括饮食、穿衣、如厕、洗澡、行走等5项日常生活基本动作。每项分0-4分,0分表示完全自理,4分表示完全不能自理。总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SS-FD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变化比较见表1。治疗前,两组SS-FDS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而观察组SS-FDS评分及ADL评分降低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在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截图1741831970.png

注:**表示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3.1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

本研究病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后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此类患者术后遗留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首先,高血压脑出血本身可导致一定程度的原发性脑组织损伤,微小动脉断裂出血可致力肌管压迫,继发性缺血性脑损伤,从而造成不同部位及范围的神经细胞、轴突及突触连接的破坏[4]。这是导致术后患者语言、运动、感觉障碍的重要病理基础。其次,脑出血清除止血手术治疗可进一步加重局部脑组织的机械性和缺血性损伤,促使神经细胞继发性变性坏死。最后,年龄较大、存在认知障碍、听力障碍等合并症的患者,其神经系统功能储备差,可塑性改变能力较弱,不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重建[5]

3.2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意义

对于脑出血手术患者而言,术后早期是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重要时机窗口。本研究通过早期开展的规范化神经康复治疗,在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一,丰富的康复治疗可增强患者残存的神经组织和突触连接的活性,激发整个神经网络的成长因子释放和神经营养因子合成,有助于延缓术后神经元的继发性下降和功能缺失的进行。第二,根据康复医学的理论,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经系统修复和重塑能力。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使相邻正常或受损不重的神经组织向损伤部位延伸轴突,形成新突触。还可促进脑区功能重组,使保存完好的脑区承担更多功能。这些微观和宏观上都有助于神经系统的修复与重建。第三,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直接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本研究结果也证实,早期神经康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的生存质量。

3.3本研究结果的分析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SS-F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SS-FDS评分较对照组低45.9%,ADL评分较对照组低27.3%。这提示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开展神经康复治疗可以产生更好的疗效。原因在于,丰富的身体机能训练可有效促使脑功能的重组,刺激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可塑性。生活自理训练可提高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信心。此外,物理治疗的镇痛作用也有利于患者配合进行功能练习。总体而言,多模式联合的早期神经康复,可协同产生1+1>2的效果。这为以后扩大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运用提供了证据支持。

需要明确的是,本研究作为初步探索性研究,样本量较小,仅82例,观察时间仅2周,积累的证据还比较有限。考虑到本研究仅针对住院患者的短期效果进行分析,缺乏对出院后长期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追踪。此外,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结果的扩展性有待验证。因此,有必要在今后研究中选择更大样本量的三级医院病例,延长随访时间,采用多中心联合研究方案,评价早期神经康复对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还可深入探讨术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方式和刺激强度。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充实证据体系,为优化临床实践提供依据。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治疗会为更广泛的脑损伤人群带来福音。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降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仅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评分改善更为明显。

提示术后早期开展的神经康复治疗,可产生协同加强的治疗作用,有助于促进脑组织的修复重组,延缓病损的进展。这为广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了希望。考虑到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的局限性,有必要采用前瞻性研究在更大样本上验证本结论,以进一步充实证据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玲.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2, 38 (32): 143-145.

[2]胡蓉,邓凯文,陈青等. 超早期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观察 [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2 (09): 1530-1535.

[3]刘卫兵,梁锐,帅记焱等. 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当代医药, 2022, 29 (25): 85-88.

[4]张辉,王明智. 早期康复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 3 (08): 117-120.

[5]梁丽娟,李桂梅.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J]. 慢性病学杂志, 2022, 23 (04): 5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