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起, 在我国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爆发了一场进展迅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 是新发现的第7种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目前针对病毒的研究还在进行之中。疫情波及全国, 破坏了原有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给广大民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产生恐慌焦虑情绪。而承受压力最大的, 无疑是确诊或疑似感染的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仅对患者的生理造成损害, 对其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1],对防疫期间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干预指导原则。因此本文旨在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确诊患者的心理影响以及相关心理干预策略。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确诊患者的心理状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患者在隔离治疗期间,不能与亲人接触,对疾病和家人的担忧,还要经受发热、呼吸困难或者其他躯体症状的折磨,这些均可能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1.1孤独无助被动接受治疗
在隔离治疗期间自我封闭且有一定程度自卑心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自认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地位不理想等会出现孤独无助感。继而显现被动接受治疗的行为,抱着一切“听天由命”的心态,这对于调动积极情绪,提升自我免疫防护,缩短病期实为不利。最容易出现孤独感的时期是被隔离初期, 约一周左右, 被隔离措施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进一步采取退缩行为的机会, 也为后续的孤独无助感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2失望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治疗效果
部分患者受大众传媒、群体认知、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局限性,加之自身认知定势的影响,认为没有生存的希望,失去治疗信心,甚至继发悲伤、压抑、抑郁的负面情绪,出现不配合甚至拒绝医疗干预的行为,这对挽救患者生命非常不利。一线医护人员要识别出患者是否出现了失望心理。典型的失望表现容易识别,早期需仔细观察、交谈后方能识别出来。当问及患者失望的心情时,总是回答失败、无望和感到前途迷茫的结果;外观患者躺在病床上没有动力、唉声叹气,即使患者不回答提问,也能从其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上判断出大概。在失望心理的驱使下,患者觉得一切医疗措施都是无用的。
2.相关心理干预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致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出现重大心理危机。心理危机表现为对威胁人的身体和/或心理健康情况的反应,人们可能表现出由危机引起的情绪状态和需要心理援助和照顾的临床症状,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情绪反应[2]。心理危机常会导致一个人崩溃,产生被遗弃、绝望、丧失能力和精疲力竭的感觉,甚至出现自杀的风险。因此如果能及时向确诊患者及时提供相关心理干预策略,他们将受益匪浅。
2.1缓解孤独无助感,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现孤独无助感会影响其治疗和康复效果,那么我们一线医护人员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呢?(1)患者入院后,建议医护人员适时询问其性格特点,特别需要关注性格内向,常表露出自卑、负性情绪,自身有一定生理缺陷、对经济和社会地位不满意,以及社会支持系统不足特别是亲朋好友匮乏的患者。收集这些信息便于后续的特别关注。(2)在医疗条件和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改善这类患者入住病房的多媒体条件(电视、音乐等),适当增加其与医护人员、家属的交谈和看望时间;让患者进行自我暗示,树立坚定信念,这样可以直接影响其言论和行为。让患者相信现在接受的是最科学、最合理、对自己保护性最大的治疗方法,这样患者内心会变得更加镇定,有利于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为患者传达病情好转的消息,尤其注意适当提供正性、有希望、可预见美好未来的消息。建议连续性提供有关疫情的官方信息,使患者科学认知疫情性质、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危害,不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轻信传言,不过度解读,积极关注防控信息,学习掌握防控知识,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4)适当建议出院患者逐渐改善和有意扩大人际交往圈,正性看待自己的现状和环境。(5)建议医护人员在病程记录的末端加注患者心理孤独和无助感的消长趋势,便于下次查房时及时调整心理干预的方案和力度。
2.2扭转患者的失望心理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性
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每天接触患者的机会最多,也最容易发现患者的失望心理,早期干预并扭转患者的失望心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有效性[3-4]。具体措施:(1)需不断加强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每天查房时,要结合患者病情,正性提醒和告知病情光明的未来,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也可消除患者一部分失望心理。这种方法临床效果较明显,但一定注意不要刻意去纠正患者的失望心理,可以告诉患者类似病情的演变,多数患者的结果是乐观的,自己的失望也许是暂时的,与病魔战斗不是一个人的事,大家都在努力。如果刻意去纠正会引起患者的反感甚至加重失望心理,更甚者会发展到绝望。(2)注意失望心理的演变进程,随时观察,一旦出现绝望心理、自责悲观厌世甚至轻生时,应高度警惕,及时更改干预方案,切不可马虎大意。(3)加强人员交往,强化认知改变,降低期望的目标值,给予正念治疗及举办丰富多彩的康复形式。(4)建议医护人员在病程记录的末端加注失望心理的消长趋势,便于下次查房时及时调整心理干预的方案和力度。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式[5]。在抗击病毒的工作中,因工作区内必须穿戴一级防护服而难以与患者或医护工作者进行面对面的语言和情感交流,因此对常规心理干预方式提出了挑战。治疗师可以使用互联网或电话为更多的人提供支持,并确保坚持自我管理策略。在线心理治疗包括一系列干预措施,如使用网络工具,心理热线电话或视频会议进行心理治疗或团体辅导。在线干预可以提供即时、有效和低成本的治疗,不限于工作时间。但是在线干预并非旨在取代面对面的治疗,而是提供适应不同需求的替代方案,既作为早期战略,也作为补充办法[2]。可以采用的心理干预技术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放松训练等。需要专业人员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救援策略和预案中,应纳入人文关怀、心理干预等措施,针对性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以减少疫情带来的心理损害和后续的心理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S]. (2020-1-26)[2020-1-27].
[2] JULIANA AMARAL MEDEIROS DA SILVA, GERSON SIEGMUND, JULIANA BREDEMEIER. Crisis interventions in onl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J]. Trends Psychiatry Psychother, 2015, 37(4): 171-182.
[3] 李春蓉,韩志乐.新冠肺炎护理防控中定点收治医院的防控体会[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8):137,139.
[4] 费小琴, 张华春, 陆巍,等. 儿科病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管理及防控措施[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 6(3):70-72.
[5] 杨海侠, 张银萍, 杨长虹,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留观隔离期的护理体会[J]. 西部中医药, 2020, 33(S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