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直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并且在高额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开始大规模、盲目的开发矿产资源,从而给矿山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而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对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已势在必行[1-2]。
1. 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
矿山地质环境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是因为矿山的地质环境,一旦处于要开发的阶段,那么其不仅会受到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而过多的人为活动,势必会导致矿山地质环境发生变化,进而使其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除此之外,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矿山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此在这样的地质环境下,若进行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就会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由此说明,当前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急需得到修复和治理,而这也直接体现了矿山地质环境的紧迫性[3]。总而言之,我们要正视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使其的生态系统尽量保持相对平衡,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防止矿山发生相关的地质灾害。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
2.1崩塌滑坡
坍塌滑坡在矿山的地质灾害中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特征,这是因为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其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而对于有些影响因素,人为是不可控的,所以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就会引发突发性的地质灾害,而坍塌滑坡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而我们一般根据坍塌方式来将其归类,一类为岩质坍塌,一类为土质坍塌。通常发生坍塌滑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进行矿山开采时,采用崩落法来进行施工作业,而这种采矿方法虽然比较稳定,但是如果在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就会导致当工程遇到极端天气时,非常容易发生坍塌滑坡。
2.2泥石流
在矿山地质灾害中,泥石流是其中破坏性最强,破坏范围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并且泥石流形成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形成。而我们都知道泥石流好发于暴雨天气,这是因为当下暴雨时,较为陡峭的山体会因为大量的雨水不断,而降低自身的稳定性,然后在含有水分的固体堆积物的重力作用下,发生了运动,由此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泥石流。并且泥石流在重力作用下,会裹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前进,然后在高速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2.3采空塌陷
采空塌陷具体是指,由于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时,主要是在地下进行开采工作,所以相关施工人员在地下挖掘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空间,而这种空间就会导致上部的岩土层由于自身失去重力支撑,而丧失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引发地面坍塌。并且这一地质灾害经常发生在地下的矿山开采区域,所以如果在开采的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那么在采空坍塌现象出现时,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并且一旦该区域采空坍塌的问题特别严重,就会极易引起大规模的山体位移,从而对整个矿区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都产生极大的威胁。
3.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3.1多部门联合建立监测体系
由于矿山地质的灾害治理及环境修复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并且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涉及到多方利益。所以我们应通过多部门联合建立监测体系,来实现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具体表现为,政府各部门应发挥其自身的职能作用,并在立足于矿山地质环境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专门的地质灾害及环境修复治理部门,从而通过相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来为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及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与此同时,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力度,来提高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环境修复的执行力,进而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来实现综合治理。
3.2加强矿山开采控制及采后治理
由于矿山地质灾害的形式有很多种,并且每种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力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应通过加强矿山开采控制及采后治理,来实现最终的预期目标,进而通过合理的开采,科学的规划,来为矿山的地质环境竖立起强大的保护屏障。除此之外,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工作前,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矿山地质环境的勘察,相应的紧急处理预案等,然后在开采工作结束之后,还要着重考虑其生态环境的修复问题。
3.3加强矿山地面减沉技术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就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那么在此过程中,势必会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引发相关的地质灾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矿山地面减沉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对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及生态环境的修复。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填充法来对采空区进行全面的填充,以有效避免其发生地表沉降问题。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土壤改良,施肥,引水等措施,来修复矿区的草木植被,从而在修复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4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除了制度保障,当然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因此有关部门应在立足于矿山实际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更好的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并对相关的违法行为实行严惩。除此之外,还要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从而使他们能拥有与其工作相匹配的专业能力和安全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和环境的保护修复,就需要多方的努力以及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从而通过对其的高度重视,来实现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有力保护。
参考文献:
[1]张焕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措施解读[J].低碳世界,2019,9(06):100-101.
[2]王蒙.矿山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桩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07):117-118.
[3]牛磊;赵志芳;曾诗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研究综述[J].科技资讯,2018(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