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保产业发展规律
环保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经济的飞速发展是环境迅速恶化的原因,环境的治理效果离不开强有力的环保投资和政策补贴。
学术界对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一现象的内在机制是由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者共同作用的。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要战略任务的持续推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成为全球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重心,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增长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能。发达国家在环保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环保企业国际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二、环保产业与市场分析
2.1 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全球环保产业规模约为1.4万亿美元,增速2~3%。按国家分类,北美、欧洲的环保产业规模分别为4500亿美元、380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60%。日本环保产业规模1600亿美元左右,占亚太地区60%。按细分领域分类,固废、污水、大气的规模分别为3057亿美元、2000亿美元、596亿美元,给水、环境服务、环境修复、振动噪声防治方向的规模分别为4606、715、572、133亿美元。
2.2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在产业发展历程中,无一例外都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保产业进入成熟和稳定期都要伴随着经济的波动、环境危害事件的催化、政府对环保的重视以及人民意识的提升。
进入21世纪后,产业进入成熟期。环保产业逐步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全流程清洁生产转变,从废物处置为主向气、水、固多元化处置利用的转变,从单一业务经并购重组实现综合服务的转变,从传统技术装备向高端化、跨领域融合技术装备的转变。因此,发达国家环保产业正逐步向全周期、协同化、综合化、高端化发展。
2.3 环保市场需求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包括基础建设,还包括能源利用、医药化工、环保产业等行业的投资。产业投资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经济增速,同时也带来较大的环境污染风险。当前全球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已达成共识,但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绿色投资缺口较大。发展中国家环保产业刚起步,急需先进的环保技术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在政策引导下,仍需大量国际资金、技术投入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环保市场具备极大增长潜力,为环保产业国际化提供了战略机遇。
三、企业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航天企业系统研制过程中所积累的流体、燃烧、结构、系统集成等方面的优势技术,设立多个节能环保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台,以高效换热技术、高效低排放燃烧技术、燃烧雾化技术、高性能引射技术等依托,开发了工业废气治理、工业废液处置、固废危废处置利用等一系列环保技术,广泛应用于石化、电力、钢铁、垃圾处理、生物、电子等行业,相关产业已形成了较大规模。
环保产业横向领域包括:气、水、固、物理污染、环境生态修复;纵向领域包括:设备生产制造、环保设施建设、环保工程运营。企业环保产业在横向领域涉及气、水、固三个业务领域,在纵向领域涉及设备生产制造、环保设施建设两类。
四、企业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策略建议
4.1 外部发展策略建议
4.1.1 加强国际交流
企业应抓住“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欧亚经济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亚信等合作机制,强化区域生态环保交流,增加展览展销推广活动的频率和强度,主动获取国际行业资讯并宣传企业核心技术和优质工程,扩大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融入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区域环保国际合作大格局。此外,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全员尽可能多了解到行业实时信息,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充分发挥网络的传递和宣传作用,实现国际化交流互动发展,推进自上而下的国际化发展。
4.1.2 创新拓展模式
对于处于刚开始开展国际化的企业,海外收入占比低,而著名的跨国公司对应占比可达50%左右。因此,我国企业国际化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中有市场导向(国际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等/建立海外销售网络/并购获取市场)、技术导向(并购获取技术/并购升级技术/研发全球化)、资源导向(并购上游企业/并购海外资源)、资本导向(海外上市融资获资本支持)四大基本模式。企业应构建高级别海外发展与管理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专项行动,在沿线寻找项目市场,认真研判项目的投资、法律、税务、运营风险,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市场推广模式,及时跟踪分析并解决突发问题。
4.2 内部发展策略建议
4.2.1 搭建研发平台
我国大部分环保技术及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环保企业对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国际化的研发平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环保技术涉及废气、废水、固危废,但缺乏技术协同,未形成多技术耦合综合解决方案。建议加大科研投入,全面整合研发、设计、测试、验证能力,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享研发资源,建立综合研发实验平台,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推动技术持续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加强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和工艺技术指标,向中高端技术领域发展。
4.2.2 丰富经营模式
环保企业国际化的合作经营模式分三种:合作经营、合资经营和独资经营。合作经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在合同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者按照合同的约定投入资金、技术或者设备等,并按照约定分享权益和分担风险。合资经营由两个人或者两个以上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负盈亏,按照投资比例共同分取利润的股权式投资经营方式。独资经营是完全由我方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一种国际投资方式,经营收益大但风险也大。企业应根据自身能力和项目特点,选择适合的经营模式。
4.2.3 强化成本控制
我国环保企业相比国际名气,在技术上并不占优势。但是,我国工业体系健全,具有成本优势,在环境标准并不严苛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环保技术具备较高性价比,应进一步强化成本控制,扩大成本优势。企业应规避盲目地低价竞争,在标的筛选、招标采购、分期支付、组织结构、精细运营、不良资产处置、设备自产等方面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运作效率,持续改善成本,在不降低或提高技术及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项目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