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属于常见的儿科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并进一步造成血浆大量蛋白质自尿液中丢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若不能及时治疗,将可能危及生命安全[3],目前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后患儿会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明显水肿及高脂血症等问题[4],小儿肾病综合征需长期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且病情迁延反复、逐渐发展、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特点,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合理用药、家庭护理与疾病愈后密切相关[5],对出院后的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对疾病的预后,达到减少病情复发,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目标[6]。通过综合护理服务,包括: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其预防感染、合理饮食、正规治疗、劳逸结合。取得了患儿和家长的积极配合,落实出院随访跟踪,提高依从性,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黎XX,男性,5岁,22.5kg。该患儿3次住院,皆因“水肿,咳嗽”,于2021年7月—2023年2月在本院3次住院治疗。且患儿家属诉在水肿消退后自行停药未规律服药,未按时到专科门诊复诊,想不起来就不去,饮食全凭喜好。
2023年2月9日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细胞分析:尿液综合分析:尿蛋白 3+ ,病理管型 阳性(+);降钙素原 0.07(ng/ml);尿微量蛋白/尿肌酐 6.3(mg/g);血生化: C-反应蛋白 0.19(mg/L),白蛋白 7.5(g/L),免疫球蛋白G 1.03(g/L),24h尿总蛋白 2.015(g/24h)。予头孢曲松抗感染,肝素抗凝,呋塞米利尿,泼尼松25mg po qd等治疗。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后,患儿眼睑、颜面、双下肢及阴囊水肿较前减轻,腹胀较前减轻,无发热,无咳嗽,精神、胃纳、睡眠一般,大便正常,24小时尿量1200ml。该患者在病情好转后自动出院。
2 护理措施
2.1疾病观察[7]
2.1.1.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注意血电解质、尿量、尿蛋白及血浆蛋白,白细胞数等。
2.1.2观察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性膀胱炎等情况。
2.1.3.观察皮肤清洁度,水肿皮肤的受压情况。
2.1.4.观察患儿有无合并各种感染。
2.2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免疫抑制治疗患儿,与感染患儿分室,安排单间,行保护性隔离;每日温清水洗澡以促进血液循环;水肿期严防皮肤破损,预防皮肤感染;加强患儿外阴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保持病室通风,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避免接触感冒人群。
2.3皮肤护理: 患儿高度浮肿时,使用气垫或水垫(结合天气,寒冷时使用气垫;炎热时使用水垫),勤翻身,防止皮肤受压、擦伤,勤洗澡,预防压力性皮肤损伤发生。阴囊水肿时,用棉垫托起阴囊,肿胀有渗出液时及时用消毒棉球清洁,腹股沟垫无菌纱布,以防皮肤磨损,穿棉质宽松衣裤。
2.4每天测体重1次,浮肿消失后改为每周1次,每周留尿常规2次,检测尿蛋白等的变化,应落实复诊干预。督促患儿家属带患儿定期复诊,患儿治疗出院后早期每周回医院做1次尿常规检测,尿常规蛋白连续4个月阴性后每两周1次。复诊时再次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提醒家属相关注意事项[8]。
2.5饮食护理
2.5.1 显著水肿和严重高血压时应短期限制水钠摄人,病情缓解后不必继续限盐。
2.5.2活动期病例供盐 1-2g/d,根据体重及24小时尿量变化调整进水量,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钾的补充,指导患儿多食绿叶蔬菜、胡萝卜等。蛋白质摄入1.5-2g/(kg*d),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乳、鱼、蛋、禽牛等)为宜,食物应多样化,清淡,忌食生冷、辛辣、海鲜、油炸食物[9]。
2.5.3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每日应给予维生素D400U 及适量钙剂。
2.6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疗效
2.6.1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观察内容:特别注意观察血压、尿量颜色及性状变化。服用环璘酰胺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血尿等。一般白细胞总数 5*109/I以下应减量,3*109/L 以下应停药。长期服用强的松治疗的病儿,容易有骨质稀疏,要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发生骨折。
2.6.2病儿抵抗力低下,易发生继发感染,如有发热、咳嗽、腹痛、阴囊红肿等及时报告医生,按医嘱使用抗生素。
2.6.3电解质失衡:长期食用低盐饮食,容易出现低钠血症(表现面色苍白、无力、食欲低下、浮肿加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可靠、有效的首选药物,正规系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使大部分患儿得到缓解。因其用量大、疗程长,家长要主动配合,让患儿坚持按计划用药,严格遵守医嘱,不得随意增减药量。在激素治疗期间至利尿期间如出现心律减慢,心音低钝,无力、可能有低钾血症的发生。长期服用激素有手足搐掇,为低钙血症,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7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表现,减少穿刺,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2.7.1以肾静脉血栓形成常见,表现为突发腰痛出现 血尿或血尿加重少尿,甚至发生肾衰竭。
2.7.2两侧肢体水肿程度差别固定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多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7.3出现下肢疼痛伴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症状及体征时,应考虑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2.7.4股动脉血栓形成是儿童肾病综合征并发的急症之一,如不及时溶栓治疗,可导致肢端坏死而需截肢。
2.7.5 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或呼吸困难而无肺部阳性体征时要警惕肘栓塞,其半数可无临床症状。
2.7.6 突发的偏瘫面瘫失语或神志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在排除高血压脑病、颅内感染性疾病时要考虑脑栓塞。
2.5 心理护理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病程长、易复发,使绝大部分患儿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表现出急躁、胆怯、悲伤和不配合治疗等,从而影响了治疗和预后。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介绍疾病治疗、转归、预后的影响,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使其进行认知重建。护士应提高自身素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注意语言的沟通,得到患者及家的信任。尊重、照顾患者。同时,让其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减少或避不良的精神刺激和压力,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升护理配合度及治疗积极性[10]。
2.6 健康指导
出院后每周来院复查尿常规,每半个月到儿童肾内科门诊复查,病情完全缓解后,患儿可就近上学,避免体育活动。详细为家属讲解肾病综合征发病诱因、临床表现、预后情况、治疗方法、复发诱因,使患儿及家属主动配合治疗,严格坚持按计划用药。要求家属做好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尽可能达到好的预后,出院后以每隔1周的频率进行电话随访。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属于临床中相对严重的一种肾脏类疾病,基于此病风险性,导致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风险较高,且此病症治疗周期长,病情复发率高,为此需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以辅助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促使预后改善[11]。传统基础性护理工作侧重于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病情及治疗干预,服务模式不够人性化,缺乏针对性,且十分机械化与教条化。本研究对1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实施了综合护理,该项护理模式将对传统基础性护理不足进行弥补与完善,属于一种优质护理的体现,将积极融入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结合患儿实际临床表现,采取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及可靠性护理措施,使之为其病情康复及预后改善典型良好条件[12]。本研究综合护理下将加强对患儿的病情观察,动态化掌握病情演变情况,使之作为治疗与护理计划调整有效依据,综合护理下不仅关注于患儿生理功能,且会积极关注患儿与家属心理精神状态,会予以其积极的心理支持,树立乐观正确的康复信念感,激发治疗主观能动性,同时无论是在院内,还是在院外,均会加强家属宣教,以在提高家属认知度的基础上,保障其严格遵医嘱照护患儿,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生活与治疗行为,进而有效促使病情康复,防范复发,优化预后。并组建微信群,创立微信公众号,以便于院外及时解答家属治疗疑问,并在公众号中以每2d为1次的频率进行健康知识发布,以改善预后,防范病情复发[13]。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研究选取1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病例分析后发现:患儿存在有治疗风险性因素较多,且家属认知不足,为此予以综合护理,从病情监测、饮食管理、心理与认知干预、风险预防与处理等多角度出发,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病情,降低并发症机率,提高家属认知度,增强患儿与家属治疗积极性,保障临床治疗顺利进展,及早达到预期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淑坤.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复发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5):319-320.DOI:10.3969/j.issn.1671-3141.2020.95.177.
[2] 高婕,莫蓓蕾,康蕾等.肾病综合征患者应对疲惫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2,24(1):73-74.DOI:10.3969/j.issn.1009-587X.2023.01.022.
[3]于崴.循证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40(3):295-296.
[4]马燕.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6):986-988.DOI:10.3969/j.issn.1000-744X.2021.06.069.
[5]马亚宾,贺曙光.基于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112-114.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9.15.046.
[6]陈淑坤.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复发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5):319-320.DOI:10.3969/j.issn.1671-3141.2020.95.177.
[7]崔焱,张玉侠.儿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21.
[8]芦淑媛,包燕,李丽,家庭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服药与复诊依从性、复发率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0)
[9]颜妍,王建华,刘璐璐,朱晓娜.循证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139.DOI:10.3877/j.issn.2095-8242.2019.01.095.
[10]瞿梦婷,孟红丽.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感知脆弱与患儿心理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2,39(4):49-52.DOI:10.3969/j.issn.1008-9993.2022.04.013.
[11]李焕丽.综合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5):543.
[12]陈晓丹.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39-42.
[13]尹瑞.健康教育在儿童肾病综合征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1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