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脑血管疾病当中脑卒中属于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而且该病发生之后患者出现偏瘫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其更加全面、高效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来帮助患者改善其机体的相关后遗症,降低致残率,使其生活质量提高[1]。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当中应用率相对较高,能够通过中医的相关手法来帮助患者调节机体的循环状态,促使患者的气运协调,从而帮助其改善预后[2]。基于此,本研究将针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并分析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68.86±5.40)岁,实验组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为(68.44±5.69)岁,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
1.2研究方法
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具体如下:(1)对患者展开中医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发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采用更加容易让患者理解的方式来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呼吸减压或情志转移等方法来帮助患者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频率,同时也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使患者有一个更稳定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2)为患者展开中医饮食调节,纠正患者错误的饮食方法,在其饮食当中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植物蛋白等摄入量,并根据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表现适当的展开中医食补进行调节。(3)患者接受治疗且生命体征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后要辅助其展开相关的功能训练,从床上被动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自主活动,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在患者接受练习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从旁指导并进行观察,避免患者过度活动。根据患者出现的语言障碍、吞咽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4)展开穴位理疗,按照患者发生瘫痪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和推拿等操作。下肢瘫痪的患者对风市、绝骨、环跳等穴位进行按摩。上肢瘫痪的患者对其肩贞、三里、肩井等穴位进行按摩。发生面部瘫痪的情况要选择地仓、环跳、风市等穴位。按摩的时候采用锤砸法、拿捏法等对每个穴位进行推拿和按摩,每个穴位进行3-5分钟的操作,每天3次。(5)为患者展开耳穴埋豆,对耳廓进行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放在胶布中间,选择神门、膝部、颈部、肩部、髋部等对应的穴位粘贴至耳廓,并对其进行3分钟的按压,每天按压6-7次。每隔5天更换1次。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对比肢体功能。
1.4统计资料
SPSS24.0软件进行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对比肢体功能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对比肢体功能(x̄±s/分)
3.讨论
发生脑卒中偏瘫之后患者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卧床状态,因此其机体的功能会出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严重的患者无法生活自理,这就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3]。通过中医情志护理的方式帮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度,使后续的护理和治疗工作能够顺利展开。调节患者的饮食,纠正患者的错误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物质,并且结合中医的食补干预可以使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得到提升,为后续的护理和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4]。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恢复其肢体和相关脏器的正常功能,避免严重的后遗症发生,患者的机体各功能逐渐恢复,也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其精神状态。采用中医特有的推拿、按摩、耳穴埋豆等形式为患者展开护理,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帮助患者疏通经络,加速肢体的血液循环,再结合正确的饮食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和恢复效果,帮助患者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可以更加高效且快速的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使其神经功能得到良好的调节,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英芳.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食品,2022,(7):76-78.
[2]王红群.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J].饮食保健,2021,(3):193.
[3]张玥.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评价[J].养生大世界,2021,(12):71.
[4]马艳梅.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中医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21,(8):217.
[5]李君,王雪.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J].糖尿病天地,2021,18(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