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西安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袁玲

西北民族大学,730000

摘要: 中国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省级、市级和地区层面的研究重点。国内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以西安市为代表的研究更少。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市城镇化进程和生态环境的联系,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10-2020年西安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度;协调发展度
DOI:10.12721/ccn.2023.15705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城镇是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加快了步伐。西安的城镇化也在稳步推进,2016年鄠邑区县被解体成区,城市人口和人才增加。城镇化加快步伐,2018年人口超过1000万,2019年达到1020.35万,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2020年的约75.1%。但是,城镇化导致西安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效益损失高达9.56亿元。因此,西安市需要解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

2010年至2020年,西安市废气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从2631亿立方米增长到5507.6亿立方米,影响了生态环境。虽然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减少,但仍很大。生态系统受到较大冲击,防护能力降低,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根本解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矛盾,必须建设生态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任何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整体改变,具有重要性。

根据找到的基础数据,运用耦合度计算公式,得出西安市的耦合度C值的大小,并根据耦合度阶段等级的划分,得出其近十年所处的阶段。再根据西安市城镇化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的六个时间截面下西安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耦合协调值,依据耦合协调值等级划分,分析6个时间节点跨越1年的两系统耦合协调程度。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下表:

表3西安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各指标标准化数据

00000.png

使用 SPSSAU耦合协调度分析,默认选择了‘数据间隔化’,将数据压缩在[0.01,0.99]之间。 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在0到1之间压缩数据。耦合协同调度 D的数值在0到1之间,它的数值较大,表示系统之间的协调水平较高。当耦合系数 C较大时,表示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大。

表4西安城镇化市经济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

33.png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上数据:西安六个时间截面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值,涉及耦合协调的四种类型,分别为中度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失调、中级协调。

2010年,西安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并不理想。虽然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较低,但环境污染水平却很高,其中废水排放量在六个时间节点中达到最高值,绿化覆盖面积很低,而能源消耗总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这意味着城镇化不发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失调。2012年,西安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系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城镇化方面的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净出口总额大幅增加,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同时,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固体废物利用率较高,能源消耗总量也减少了。这使得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提高。到了2018年,两个系统的协调等级达到了中级水平,得益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尽管净出口额下降了,但整体经济发展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虽然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略有增加,但由于政府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绿化覆盖面积快速增加,同时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到了2020年,西安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达到了初级协调阶段,与废气和废水排放量密切相关。

建议有三点:首先创建以城镇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生态城镇化体系,发展城镇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市个人与企业应积极参与,共同为这一目标贡献自身的力量。其次改善西安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空间布局,根据各区域特点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减少环境问题,加强规划调控,推动地区之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互为补充,统一协调。最后提高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让人们意识到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加强环保意识,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熊曦,肖俊. 武陵山片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以六个中心城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1.41(15).

[2]黄桂林,许如意,苏义坤.FDI、技术创新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 PVAR 实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1.51(10).

[3]赵洪霞.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青雪燕 .西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动力分析 [J].工业经济论坛,2016,03(04):440-444.

[5]易莹莹,张宁.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空气污染效应的系统仿真分析[J].城市问题,2020(11):82-93.

[6]赵洪霞.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

[7]钟代立,王欢芳.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消费差距[J].统计与决策,2022,38(7):77-81.

[8]Stahl R G, Stauber J L, Clements W H. Spectators or participants: How can SETAC  become more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programs[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017, 36(8):1-10.

作者简介:

袁玲(1998.11-)女,汉族,湖南,在读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