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眼泪分泌质量或数量异常,从而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诱发眼睛干涩、异物感、灼痛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1]。随着现代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过度用眼较为普遍,导致干眼症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同时空气污染如粉尘含量过高,会导致结膜囊炎症反应,也会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诱发干眼症[2]。目前临床医学对于干眼症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包括人工泪液、抗炎药物等,虽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停药后容易复发,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随着中医研究的深入,发现中医药在干眼症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中医药熏蒸具有安全无创的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4]。为了观察润目Ⅰ号熏眼治疗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112例干眼症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112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5例,女有21例;年龄为18~78岁,平均为(45.2±10.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有33例,女有23例;年龄为19~79岁,平均为(45.3±10.4)岁。入选标准:符合干眼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过敏体质的患者。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具体方案为: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次1滴,1天3次,连续用药1个月。
观察组则加入润目Ⅰ号熏眼治疗,玻璃酸钠用药方法同对照组,润目Ⅰ号的配方为:薄荷15g,荆芥、蒲公英、金银花、桑叶、防风各12g,蝉蜕10g,冰片0.02g,加水300mL,煎煮至100mL后过滤并无菌包装,每次使用20mL药液加入中药熏蒸仪熏眼,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本次疗效标准[5]:显效:眼睛干涩、瘙痒、灼痛症状完全缓解;有效:眼睛干涩、瘙痒、灼痛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②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时间变化,由同一眼科医生进行检测。④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中炎症因子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差异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差异
2.2两组不良反应差异
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2.3两组泪膜破裂时间与泪液分泌时间变化
观察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与泪液分泌时间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泪膜破裂时间与泪液分泌时间变化
2.4两组泪液中炎症因子变化
观察组治疗前后泪液中炎症因子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泪液中炎症因子变化(ng/L)
3.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尚未明确干眼症的具体发生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水液缺乏、蒸发过强是诱发干眼症的主要原因[6]。泪液主要是由泪腺分泌,其中含有营养物质、盐类及蛋白质,可滋润角膜层,起到湿润眼球的效果[7]。泪液分泌过少就会引起干眼症。同时随着现代人们盯着手机、电脑屏幕时间过长,瞬目时间延长,瞬目次数降低,导致泪膜分泌功能紊乱。此外先天性泪腺发育不良、全身性疾病、眼部手术也有可能导致泪腺功能降低,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8]。蒸发过强则主要与睑板腺功能障碍有关,眼是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雌雄激素受体对于睑板腺分泌具有调节作用,部分绝经期妇女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眼表炎症加重,导致干眼症的发生[9]。目前临床医学对于该病主要是采取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案,玻璃酸钠滴眼液是临床常用的人工眼泪,其主要成分为玻璃酸钠,其实广泛分布于人体中的天然物质,可在眼睛表面形成一种稳定的水分膜,可长时间保持眼睛湿润,从而缓解干眼症状[10]。但是该药物无法根治该病,因此停药后容易复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1]。
干眼症在中医中归属于“白涩症”范畴,《目经大成》中认为该病的病位在于目,表现为视物模糊、眼内异物感,病机于肝脾有关,肝肾功能与水液代谢有关,肝肾失调导致水谷精微不畅,从而引起该病发生[12、13]。中医对于该病主张采取舒肝明目、疏风润肺的功效。中药熏蒸是中医常用治疗方案,主要是通过雾化药液,让药物经皮吸收,从而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也可以减少胃肠负担,提高患者的配合度[14]。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润目Ⅰ号中的薄荷具有疏风散热、清利头目的功效,荆芥具有解表散风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功效,桑叶具有疏肝理气、平肝明目的功效,防风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蝉蜕具有散风热的功效,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生津的功效,诸药合用,可以发挥清热明目、疏肝解表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研究指出,中西医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这与本次研究结论相符[1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与泪液分泌时间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泪液中炎症因子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润目Ⅰ号熏眼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干预的基础上加入润目Ⅰ号熏眼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时间,降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余秋燕,岳丽菁,唐敏. 中药熏服治疗肝郁脾虚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3):551-555.
[2] 李萌,惠春艳,朱燕妮,等. 眼部按摩八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焦虑状态干眼症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J]. 全科护理,2022,20(10):1355-1357.
[3] WANGKAEW SUPARAPORN, PHIRIYAKRIT PHIRIYA, SAWANGDUAN VITTAWIN, et al.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incidence of cardiopulmonary involvement in late‐onset versus early‐onset systemic sclerosis: inception cohort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2018,21(5):1082-1092.
[4] 王芮文,李建超,郭康杰. 润目Ⅰ号熏眼治疗干眼症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9):1212-1217.
[5] 唐睆,彭仕君,张月香,等. 中药雾化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MGD相关干眼症的效果观察[J]. 交通医学,2022,36(6):639-641,644.
[6] DAULL, PHILIPPE, BARABINO, STEFANO, FERAILLE, LAURENCE, et al. Modulation of Inflammation-Related Genes in the Cornea of a Mouse Model of Dry Eye upon Treatment with Cyclosporine Eye Drops[J]. Current Eye Research,2019,44(5):476-485.
[7] 王晓艳. 中药熏蒸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患者的效果[J]. 医疗装备,2021,34(8):72-74.
[8] 吴飞云. 熏眼与按摩治疗干眼症的持续护理改进对策[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6):162-165.
[9] NICHOLS, KELLY K., EVANS, DAVID G., KARPECKI, PAUL 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Clinical Trials Conducted for Dry Eye Disease and the Impact of the Vehicle Comparators in These Trials[J]. Current Eye Research,2021,46(5):609-614.
[10] 葛莉莉.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中药外熏治疗干眼症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 陕西中医,2021,42(10):1474-1479.
[11] 左建霞,冯艳霞,孙朝晖,等. 中药熏眼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5):1637-1641,1646.
[12] RYUTARO YAMANISHI, NORIE SAWADA. Rel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Dry Eye Disease: The Japan Public Health Center-Based Prospective Studyforthe Next Generation[J]. Eye & contact lens,2021,47(8):449-455.
[13] 聂玉娇,孙晓敏,李维欣. 超声波雾化熏洗结合导气针刺疗法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5):755-757.
[14] 蒋梦婕. 中药雾化熏眼联合益气养生功治疗干燥综合征并发干眼症的临床护理成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21,40(2):124-126.
[15] BRISSETTE, ASHLEY R., DRINKWATER, OWEN J., BOHM, KELLEY J., et al. The utility of a normal tear osmolarity test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dry eye disease like symptoms: A prospective analysis[J]. Contact lens & anterior eye: 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Contact Lens Association,2019,42(2):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