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义上,土地资源所指的是在当前人类科技、经济条件下被人类已经利用和未来能够被人类利用的一切土地,是由于地形、气候、水、岩石、植被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体,也是人类发展的产物。这也表明了土地不仅有着自然属性,更包含着社会属性。土地具有时空性,受环境的影响,同一片土地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展的目标会有所不同。例如沼泽在小农经济时期不能实现农业利用,但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这些已经不再是难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土地相关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稳定,因此,如何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成了当务之急。
一、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概述
为了保障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高效,在实施土地利用工作之前,要对地面开展统计、分析等全面调查。其内容包括耕地、林地、草地、交通等各类土地资源的面积和变化,以及自然灾害对其的影响记录。利用动态监管技术对土地进行及时监管、数据更新,便于编制土地利用变化图解等工作,是加强土地管理与保护的必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包括土地变化动态信息、动态平衡情况、结构调整情况等。动态监测通过多平台、多时相、多波段以及多源数据对其进行变化监视与探测。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具有时空性、多样性以及动态性等特点,动态监管能够对其内外部物质、信息的变化进行实时跟踪管理的手段。
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容
土地变化动态信息指的是土地变化的类型、位置以及面积,尤其是耕地,我国已经开展重点城市建设扩展、耕地变化情况的监管工作,并分析全国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对重点地区进行土地监管数据更新审查。为了各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平衡,相关部门必须要通过合理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整理、开发以及复垦,保障其实现高质量利用和发展,为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提供帮助。结构调整在农业中十分重要,通过对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充分发挥土地自身价值,将这些变化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帮助其掌握区域甚至是全国耕地变化情况,为农业土地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土地利用的实际需要,土地利用动态监管工作中,要求相关部门主动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并快速、准确掌握其变化数据和特性,将其与历史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获得现状数据。对此,应利用计算机将数据可视化,以便于成果图件的输出。
三、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优化策略
土地管理主要分为调查、管理、动态监测三个过程,调查是开展工作的基础,调查的质量决定了后期信息数据整理的效率。在调查阶段利用遥感技术能够迅速获取该地区土地资源的相关信息数据,便于相关部门对此进行分析并有利于解决方案的提出,进而使输出的效果图更加精准。在管理阶段中利用遥感技术能够使信息数据的来源更准确,从而减少资金损耗,提高数据核算的灵活性。在动态监测过程中,由于前期利用遥感技术对于数据统计打下的良好基础,使得信息总结更规范,有利于后期深入完善和优化,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方案提供有利支持。因此,我们应思考如何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工作中将遥感技术遥感时间周期少、速度快、经济实用的特点充分发挥,提高其运用价值。
1.加大遥感影像校正功能的应用力度
图像的校正是指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图像中消除畸变的过程。也可 以说是定量地确定图像坐标与目标物的地理坐标的对应关系。在对该区域进行土地管理过程中,土地信息发生变化是常有情况,为了确保土地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应加大遥感影像校正功能的应用力度。首先要加强对运作机制的掌握,通常获得的信息是已经改正处理的,而相应的数据校正基本是在工作人员辅助下实现整改。遥感影像校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将原始影像所对应的几何变形情况进行调整,使其满足目标需求。第二,将遥感图像所处理的代理编码在坐标系统中呈现。几何校正主要是在上方将数据信息投影其中,而在处理数据信息时,使用的几何校正方式不同会使数字模型之间产生差异。因此要对对遥感影像校正功能具有的运作机制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提高遥感影像校正功能的使用力度,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信息变更与动态监测的力度。
2.注重影像配准和融合处理
多光谱和全色之间存在明显区别,两者之间分辨率也存在差异,因此,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会将已经优化的影像技术应用到对分辨率低的影像处理工作中,对其进行科学的整改、配准。以SPOT5影像为例,SPOT5全色影像对地面物体的相应的分辨率为2.4米,多光谱影像对地面物体的相应分辨率为11米,但其色彩数据信息具有更加多元化。因此将SPOT5全色影像技术与多 光谱影像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行配准和融合处理,不仅能够将SPOT5全色影像技术较高分辨率的优势充分凸显出来,而且还能将多光谱影像技术多元化影像色彩信息的优势全部显示出来。
3.RS、GPS与GIS技术的联合使用
土地调查和动态监测能够为相关部门了解各区土地现状和变化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土地利用动态监管系统具有快速、便捷等特点,能够实现主动发现土地变化信息,将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自动生成,能够保障信息的时效性。3S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与治理,自然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而且大量应用于区域与城市规划和管理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同时3S技术坚强地支撑在村土地利用规划数据采集、信息管理及图形制作等各个环节中,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时空数据,对其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3S技术是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统称。应用GIS技术能够解决不同工作人员绘制图像之间衔接存在的问题。用DBF数据导入绘图软件,能够有效减轻工作人员对面积计算的压力以及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在3S技术中,RS图像含有巨大信息量,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变化;配合GPS技术能准确地、快速地对信息坐标进行获取;配合GIS技术完成土地信息数据库的更新、管理,确保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有效性、精确性。通过3S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直接输出包括地形在内的各种专业图件,在大大缩减编制时间的同时,精准度也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将RS、GPS与GIS技术的联合使用,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能够大大提高监测的准确性、管理的高效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
结束语:
综上所诉,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由于土地因素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尽快做出改善。保护土地资源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有助于土地资源可持续良好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通过RS获取影像数据,以此生成正射影像图;GIS技术完成土地信息的管理、分析;GPS对地面精确定位等,利用高新技术的优势综合应用,为土地利用动态监管提供保障,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付佳笛.让土地利用管理更智能——河南省遥感院建设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监测监管系统侧记[J].资源导刊,2023(01):44.
[2]韩颖新.新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工作的改进建议[J].中华建设,2021(09):88-89.
[3]徐志涛. 基于耦合面向对象与像元分类的中宁县土地利用监测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东华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