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矿产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策略

李凯 庞文龙 吴金锁 苏军顺 刘春霖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青海西宁,810021

摘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对此我国全面实施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在进行矿产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需积极的落实国家的政策,尽可能的提高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绿色性,实现其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本文针对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希望本次研究对矿产地质勘查绿色化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 矿产地质勘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DOI:10.12721/ccn.2022.15705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矿产地质勘查中通常需要使用到较多的机械设备,将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并且勘查中还会有各种污染源的出现。为此在进行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应根据其自身表现出的复杂性、多样性与周期长的特点,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策略的实施,推动其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一、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

(一)复杂性的基本特点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分布较为广泛,这也使得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矿产地质勘查的流程较为复杂,所以说其具有复杂性的基本特点。在进行矿产地质勘查前需全面的收集各种相关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其中包括矿产资源、地质结构、交通情况、经济情况等。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其各方面的情况也有所不同,设定的勘查方案、路程安排、勘查流程也有所不同。

(二)多样性的基本特点

矿产地质勘查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基本特点就是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我国矿产资源的类型较为多样,分布较为广泛且数量较大。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与方法也较为多样,并且勘查中很容易受到多种多样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以勘查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从整体上来看存在较多的变数。

(三)周期长的基本特点

矿产地质勘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其根本原因在于勘查工作较为复杂,勘查范围较大,工作量较大,并且还会受到地理环境、交通环境、气候环境等的影响,很容易影响勘查的进度,导致勘查周期加长。

二、矿产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提高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水平

若想更好的促进矿产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就需注重提高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水平。首先,加强优质勘查技术的引进,最大限度的避免勘查中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出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勘查的进度,缩短勘查周期。其次,通过对有关勘查区域地质数据的分析,选择恰当的勘查方式,并在提高勘查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强化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其在勘查的过程中,借助先进的勘查技术,同时调查了解勘查区域内的地下水情况与周边的生态环境情况,并做好记录,以此为日后规划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对国家提出的绿色开采的号召做出积极的响应,注重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在勘查的过程中及时修复污染的土壤,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助力。

(二)注重提高勘查路线的合理性

在进行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到大型的机械设备,为了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多的破坏,勘查前需合理的规划勘查路线,这样不单单可以减少勘查成本,缩短勘查周期,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为此,勘查前工作人员需全面的分析勘查区域的生态环境情况、水文环境情况等,并以此为基础对勘查位置和路线做出合理的调整。如果在勘查前期发现区域内的地质环境较为恶劣,那么就需先进行勘查道路的铺设然后再勘查。

在勘查前的调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可通过三维立体空间坐标的运用,明确具体的勘查区域,并根据矿产地质勘查区域的实际情况规划勘查路线,同时请第三方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对勘查路线做出评估,以此保证后续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旦发现规划的勘查路线在矿产区域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以上,那么在勘查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这时就需及时对勘查路线做出调整。

(三)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在促进矿产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需大力保护生态环境。首先,在开展勘查工作时,不可使用具有破坏性的技术与机械设备,并且选用的勘查技术与机械设备需具有较低的污染性。尽量选用小型的勘查仪器,因为大型勘查设备不仅存在道路运输问题,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其次,对勘查工作中产生的污染物,像污水、废物等及时做出科学的处理。例如:通过蓄水池、污水处理池的建立,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排放,避免污染生态环境。对于勘查中产生的固体污染物和无法彻底降解的废弃物,不可随意的扔掉或者堆放,需对其进行特殊处理,防止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最后,在进行矿产地质勘查时,通常会不可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害,为此,在完成勘查作业后,需及时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例如:通过绿化植物的栽植,恢复勘察中被破坏的植被,以此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成立专业的勘查队伍

勘查人员是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实施主体,其技术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直接关系着矿产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实现。为此,在开展勘查工作前,要积极的成立一支专业的勘查人员队伍。一方面,相关部门需对勘查人员的技术水平、环境保护意识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勘查前,对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促使其认识到勘查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勘查前,组织勘查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培训中除了要重点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外,同时还需要通过模拟勘查工作,丰富勘查人员的经验,提高其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培训后需对勘查人员的勘查技术、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参与勘查工作,以此为矿产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奠定优质的人才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提高勘查的效率与质量以外,还需要注重其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勘查前,需通过调查分析工作的开展,注重提高勘查路线的合理性,避免因为勘查路线规划的不合理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同时注重提高勘查技术水平,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在保证勘查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上,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并积极的成立一支专业的勘查队伍,增强勘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以此更好的实现勘查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文伟.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 2021(5):112-114.

[2] 陈菊兆,周裕厚,赖敬焕.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路径探析[J].数码-移动生活, 2021(8):99.

[3] 王美铁.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2):3.

[4] 王永健.浅谈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西部探矿工程, 2020, 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