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美援朝时期音乐的产生与背景
抗美援朝是指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一)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概况
在20世纪20年代初“学堂乐歌”、教会音乐和新军歌曲对后来歌曲的创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各种起义运动的兴起,我们的歌曲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这些歌曲都是随着民间歌舞的发展,百姓将自己的生活感受等通过传统曲调进行填词。这些歌曲流传于民间,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鸦片战争后,许多学校都聘请了音乐老师。在1904年初,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一章程的制定推进了学堂乐歌的发展。
(二)抗美援朝音乐的产生
在当时抗日战争才刚刚结束,获得了难得的解放。但在这时美国对朝鲜的武装干预严重威胁到了我国领土的安全问题。抗美援朝的爆发使得这一相关内容的音乐大量涌现出来,中国的许多优秀作曲家将视线转向抗美援朝的战场。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多变,以激动人心的旋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
二、抗美援朝歌曲的形式内容
这时期的音乐从体裁上可分为很多的形式。有节奏规整气势宏伟的“进行曲”;有悠长延绵的“抒情曲”;有朗朗上口的“叙事曲”。
(一)进行曲体裁的歌曲
这一体裁的歌曲给人一种气势磅礴,豪迈振奋人心的感觉。它的节奏规整,最开始在战场上使用。可以很大程度的鼓舞战士们的士气,激发他们的热情。其中大多采用拍的节奏模式和大调风格让歌曲更加慷慨激昂。在创作时采用的大多为节奏规整的节奏型,例如四分音符、平均的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在内容上则是歌颂战士、歌颂中朝人民友谊、歌颂胜利以及讽刺美帝等。
1、歌颂战士的
如《我是一个兵》(陆原、岳伦词,岳伦曲);《五音山上英雄多》(唐诃词曲);《创造抗美援朝英雄阵》(刘才词、刘烽曲);《重机枪》(文棠词,洛竹曲)等。歌曲用最简单明了的歌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以及在国际面前的广大胸怀和大无畏精神。如下列谱例一。
谱例一
2、歌颂中朝人民友谊的
在激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一起携手经历了三年残酷的战争生活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出生入死。如:《中朝人民战歌》(鲁煤词、丁凡曲)、《并肩作战》(安娥词、白音曲)、《飞虎山》(管桦词、张文纲曲)、《来自北京的战友》(尹福基曲,崔东均译配)、等。其中《飞虎山》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它更加接近于清唱剧的风格。作者用极具个性的旋律使得整个曲子非常具有感染力。这类曲子充分表达了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和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抒情曲”体裁的歌曲
“抒情曲”体裁的抗美援朝歌曲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用简洁明了的歌词将当时的情况描写下来,或直接写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敌人的仇恨;第二种用委婉的手法借物抒情,来抒发作者心中对抗战胜利的渴望和自己的爱国情怀。这类歌曲的感染力很强,大多以描写对祖国的热爱、中朝的友谊以及对领袖的敬仰之情,一般以和拍为主。
1、歌颂领袖的
这类歌曲大多以合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曲调平稳舒缓。抗美援朝的胜利离不开毛泽东的正确决策和判断,所以人们用歌曲的方式来表达对主席的爱戴。例如:《炉边合唱毛主席》(程云词曲)、《人民的领袖万岁》(郭沫若词,贺绿汀曲)、《金日成将军之歌》(李灿词,金元均曲)等。其中《炉边合唱毛主席》采用的是苗族的民歌曲调方式写的合唱作品,生动展现了人们对领袖的敬爱之情。
2、对祖国的热爱
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我们的祖国不容轻犯》(傅梅影词,音波曲)《歌唱白云山》(刘白羽词、音波曲)《我的祖国》(乔羽词、刘炽曲),这些歌曲的旋律悠扬婉转,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如下例谱例二。
谱例二
(三)叙事曲体裁的歌曲
这类歌曲是以语言的形式进行叙述,这些大多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同时也吸收了许多民间传统的音乐,使得音乐的表演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多彩。例如:《光荣军属王大娘》(力牧、王健词、陈良曲)、《增产为了志愿军》(袁水拍词、郭乃安曲)、《缴幺粮》(穆传永词、维岳曲)、《送公粮》(石马词,金砂曲)等。这类歌曲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全国人民为了抗战的胜利而努力奋斗的场景。
三、抗美援朝时期歌曲的文化内涵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将抗美援朝时期的歌曲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这些歌曲在体裁形式等方面上都遵从民族性以及时代性。这些歌曲始终围绕着抗美援朝这一主题,生动的表现了中国人民以及志愿军为了抗战做出的重要贡献和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
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创作,涵盖了很多不同的艺术特征。1942年毛泽东支发表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根据此次谈话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活动。
习近平在抗美援朝7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并且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结语:
抗美援朝这一战粉碎了侵略者不切实际的想法,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使得新中国从此站稳了脚跟。这时的音乐从各方面向我们记录了抗战的艰辛。这些音乐不仅仅只是娱乐的作用,它可以充当精神武器,让我国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一致对抗外敌。现在我们也许不能想象战争的残酷,但我们可以通过音乐将我们带回70年前的战场,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受枪林弹雨的残酷画面,激昂起伏的音乐让我们回到战场上志愿军抗战的热情,这场战争让我们看到志愿军们的顽强品格。也警示着全世界人民和平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钟越红.抗美援朝音乐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J].文艺争鸣,2020(12):195-198.
[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J].党史文苑,2020(11):47.
[3]赵唯辰. 抗美援朝题材的歌曲创作研究[D].沈阳音乐学院,2014.
[4]李姝.时代的缩影 音乐的浪花——回眸抗美援朝音乐[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01):68-71.
注:本文系四川文理学院2020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X2020R04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童麟,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音乐学2018级3班,学生。
指导老师:吕晓燕,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