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千万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郝舒雪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商洛分公司,陕西省,726000

摘要: 本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如何助推千万工程的实践与思考。全文首先对千万工程的内涵深化与外延拓展进行分析,然后阐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路径。接着,本文从政策集成创新、规划引领与科学布局、多元主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千万工程的思考与建议。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千万工程;实践探索;思考与建议
DOI:10.12721/ccn.2024.1570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保护,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千万工程是指在我国全面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环保工程,旨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千万工程密切相关,通过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可以为千万工程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因此,研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助推千万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千万工程的实践探索

1、“千万工程”的内涵深化与外延拓展

(1)内涵深化

“千万工程”自启动以来,其内涵经历了从基础到深化、从局部到全面的演变过程。初期,“千万工程”主要聚焦于农村环境整治,通过示范村的建设和带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随着实践的深入,其内涵逐渐扩展到农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农村综合实力和村民生活质量。

(2)外延拓展

在目标上,“千万工程”从最初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扩展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当前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不断引领浙江省乡村振兴向更高层次迈进。它不仅关注农村环境的改善,更强调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社会治理的创新完善以及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千万工程”还积极融入美丽中国建设大局,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1]

(3)新路径引领

“千万工程”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引领浙江省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它注重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注重产业支撑,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注重文化传承,挖掘和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注重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这些做法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路径

(1)起步阶段:农村土地整理

浙江省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起步阶段,主要聚焦于农村土地整理工作。通过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项目,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道路硬化、村庄环境整治等,为后续的土地综合整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2)深化阶段:土地综合整治

随着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浙江省逐步将工作重心转向土地综合整治。这一阶段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土地整理项目,而是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综合施策。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政策资源,推动农村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全面升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成效和水平,浙江省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这一模式强调在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元化的元素和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例如,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村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整治工作;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在浙江省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

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千万工程思考与建议

1、深化政策集成创新

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助力“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深化政策集成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确保各项政策之间能够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具体而言,应加强对现有政策的梳理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不适应当前发展需求的政策条款。同时,注重政策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积极探索新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以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此外,还应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执行效果,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3]

2、强化规划引领与科学布局

规划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龙头和灵魂。建议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应坚持“多规合一”的原则,统筹协调各类规划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规划在目标、内容、时序等方面相互衔接、协调一致。同时,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因素,科学划定各类功能区域和管制边界。在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应加强对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的规划控制,推动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

3、推进多元主体参与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面广、任务重,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努力。建议积极引导政府部门、社会资本、村集体和农户等多元主体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具体而言,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社会资本应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参与整治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村集体和农户应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整治工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兼顾和有效保障。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议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贯穿于整治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具体而言,应加强对整治区域生态环境的评估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施生态系统整治修复工程,采取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倡导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还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5、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利益协调机制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建议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平衡机制,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兼顾和有效保障。具体而言,应明确各主体在整治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对受损方进行合理补偿和利益分享;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及时化解整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同时,还应加强对整治工作实施效果的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千万工程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助推千万工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深化政策集成创新、强化规划引领与科学布局、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成效;未来研究应关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千万工程的协同推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天如,李皓晟,杨静,等. 基于空间格局优化的乡村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以武汉江夏法泗街为例 [J/OL]. 自然资源情报, 1-6[2023-07-05].

[2]邱若蓉,邹铭. 市自然资源局 惠州全面铺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N]. 惠州日报, 2023-06-25 (005).

[3]黄宇翔,郑绮珊. 龙门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推行田长制保粮食安全[N]. 惠州日报, 2023-06-25 (007).

[4]陈薇.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N]. 南方日报, 2023-06-19 (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