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互通是数字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2021年1月1日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进一步推进档案资源的融合与利用。习近平总书记亦提出的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数字档案馆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从数字档案馆逐步向智能档案馆、智慧档案馆进行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档案管理,逐步与业务单元进行互联管理。
二、航空数字化档案馆互连互通必要性分析
1、航空企业内部之间互联互通的必要性
区域位置方面:航空企业分布区域跨度大,物理距离远;数字化档案的跨区域借阅、利用可以大大的节省传输时间,提高利用效率。
管理模式方面:航空企业间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大集团、产业集团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信息及文件上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此外因飞机生产配套协作单位多, 交互联系多。
(2)航空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互联互通的必要性
航空企业作为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民营企业从技术研发、设备装置、人才队伍等相关资源能力可进行有效补充,航空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密切。
(3)政企之间互联互通的必要性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从金融支持、能源管理、人员服务、交通服务、生活服务等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数据的互联互通手段的实现也将有效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互联互通的管理模式,便于信息的快速获取和事物的办理。
4、航空数字档案馆互联互通的现状
航空数字档案馆是航空企业内部基于国家档案局和航空档案馆的管理要求建立对航空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的平台, 航空企业数字档案馆基本由单位筹建,服务于本企业内部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借阅、利用等管理活动。
目前航空企业数字档案馆基于本单位的业务需求建设规模和管理模式差别较大,有采用单机管理模式或企业内部网络连接的方式。互联互通也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数字档案馆的互联互通,未进行行业内及政企间的互联互通。
二、航空档案馆互联互通存在的问题
1、业务需要与管理存在矛盾
各航空档案馆管理着本企业内部产生的有归档价值的自产文件及外来配套文件。部分文件涉及国家秘密,航空企业多为保密单位,在文件的保管和使用上也严格按照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不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按照商业秘密、内部和公开文件进行管理,在文件的对外公开管理上存在着矛盾;从知识产权保护上,文件信息可进行互联互通查看的内容亦有限。
2、互联互通的路径不清
对于数字档案馆进行互联互通管理,企业对于自己关注的和需求的渴望强烈,对于自身需求以外的却关注过少。互联互通模式是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统一全行业建设模式和管理内容,还是“分级化”模式即分级接入,分级管理,分业务管理,分业务共享的方式,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调研工作作为支撑。
3、互联互通的基础薄弱
互联互通对航空数字化档案馆的“自用性”向“公共性”转换,其基础能力不强,存在着标准不统一、保密要求不一致、业务需求不一致、网络基础设施不一致等诸多问题。
三、互联互通航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1、建设的思路
结合航空企业的实际业务,明确管理范围,做到应收尽收,做好历史数据数字化的转化,为基础数据做好准备;可行业统筹策划结构搭建工作,梳理能够作为行业内互联互通的数据内容,如文书的管理、标准的管理、质量档案的管理等;统一策划互联互通数据传递的模式,此外梳理可以对外互联互通数据的内容,如人事档案的查询与利用、能源信息的同步更新,标准的应用与服务等。
2、建设方法
(1)梳理现状及需求
梳理各航空企业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现状,各类数据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对于互联互通关注的内容,了解政府对于企业需要提供的信息模块和相关内容,形成双向调研报告。
(2)分级分网搭建架构
根据航空企业的保密要求,分级分网搭建产业集团内部、集团级、互联网级的网络构架,做到分级分网管控。
(3)数据利用
从自身业务需求和用户业务需求出发,制定数据利用的模式以及对于数据获取的方式,实现数据的有效集成,便于数据的使用。
(4)数据运营
通过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对于互联互通的方式、内容进行管理和战略决策。进一步的补充数据库、完善数据标准、服务模式,满足企业需要和用户需要。
3、主要建设内容
(1)统一制度规范
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档案馆标准管控体系,是数据的收集的前提,以及数据访问,利用的前提,利用便捷操作及培养用户习惯,消除界限感和陌生感。同时也利于数据的质量管控以及后期治理活动,便于数据清洗和批量处理,对于数据从接受、流转以及销毁全生命周期管理。
(2)服务模式变革
实现航空企业行业内内部资源共享,实现单次传递数据量以及基层知识的共享。此外,实现“互联网+”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涵盖医疗、扶贫以及社会保障、职工健康、职业病健康、消防、国安等,也是与企业职工密切相关的,属于企业职能工作内容,职工查档需求内容之一,实现业务与档案的直线贯通以及查档利用有利于“互连网+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优化和实施。
(3)企业内部档案归档模式面临改变
互连互通面临的需求多元化,满足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带来归档的内容,管理的范围将更加多元,档案定义不将是传统档案的定义,数字化档案馆管理的内容也将更职能化,不将仅仅是后期结果的管理。
线上借阅的方式,也将利用人们工作的需要以及新疫情时期,无接触式管理的需要。实现线上办理,线下邮寄、发运会将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
(4)建立共享体系
分层建立共享体系。产业集团内部的互联互通、行业内部以及公共服务共享体系。实现分网存储,分段管控,资源共享。
产业集团内部因为数据的高交互与高使用可建立高对接的共享体系;行业内部因配套服务数据需求仅次于产业集团内部,可采用部分隔离数据的模式;对于公共服务共享体系可以建立外网即互联网数据网,对于企业可以公开的数据以及社会需求公开且能公开的数据进行外网更新, 在确保国家秘密的情况下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共同需求。如企业标准、红色档案资源库、部分文书文件、航空科普、相关知识等内容。